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第1章 实验研究 | 第13-31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13-20页 |
1.1.1 实验对象 | 第13页 |
1.1.2 实验试剂 | 第13-14页 |
1.1.3 实验溶液配制 | 第14-15页 |
1.1.4 主要仪器 | 第15页 |
1.1.5 其它材料 | 第15页 |
1.1.6 大鼠模型制备 | 第15-16页 |
1.1.7 实验分组 | 第16页 |
1.1.8 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酶 | 第16页 |
1.1.9 肝组织HE染色 | 第16-17页 |
1.1.10 Western blot | 第17-20页 |
1.1.11 统计学分析 | 第20页 |
1.2 结果 | 第20-25页 |
1.2.1 各组大鼠血清AMY、ALT及AST水平变化 | 第20-23页 |
1.2.2 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 | 第23页 |
1.2.3 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后GRP78及CHOP的变化情况 | 第23-25页 |
1.3 讨论 | 第25-28页 |
1.4 小结 | 第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第2章 综述 | 第31-45页 |
2.1 内质网应激 | 第31-35页 |
2.1.1 ERS激活的信号转导通路 | 第32-34页 |
2.1.2 ERS凋亡信号转导通路 | 第34-35页 |
2.2 ERS与肝损害 | 第35-39页 |
2.2.1 ERS与病毒性肝炎 | 第35-36页 |
2.2.2 ERS与酒精性肝病 | 第36-37页 |
2.2.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第37页 |
2.2.4 ERS与中毒性肝损害 | 第37-38页 |
2.2.5 ERS与胆汁淤积症 | 第38页 |
2.2.6 ERS与肝硬化 | 第38-39页 |
2.2.7 ERS与肝细胞癌 | 第39页 |
2.3 总结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导师简介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4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