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光伏企业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2-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内容、目的及框架第14-15页
        1.2.1 研究内容第14页
        1.2.2 研究目的第14页
        1.2.3 研究框架第14-15页
    1.3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5-16页
        1.3.1 创新点第15页
        1.3.2 不足之处第15-16页
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24页
    2.1 生产效率理论及应用的研究第16-19页
        2.1.1 国外相关的研究第16-17页
        2.1.2 国内相关的研究第17-19页
    2.2 关于光伏产业的研究第19-22页
        2.2.1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2.2.2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2.3 对现有研究的总结第22-24页
3 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第24-37页
    3.1 生产要素分析第24-25页
    3.2 产业细分环节分析第25-30页
        3.2.1 多晶硅的产能低且技术落后第25-26页
        3.2.2 硅片的规模化优势开始显现第26-27页
        3.2.3 电池片产能优势明显第27-28页
        3.2.4 光伏组件产量大出口占比高第28-29页
        3.2.5 分布式光伏发电前景乐观第29-30页
    3.3 光伏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现状第30-32页
        3.3.1 出口总额及区域第30-31页
        3.3.2 参与国际分工水平的测算第31-32页
    3.4 光伏产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分析第32-36页
        3.4.1 优势环节的附加值低第32-33页
        3.4.2 成本压力促进技术升级第33-34页
        3.4.3 协同意识差第34页
        3.4.4 经济复苏趋势的契机第34-35页
        3.4.5 全球环境的恶化第35-36页
        3.4.6 政府鼓励产业发展第36页
    3.5 小结第36-37页
4 光伏产业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第37-41页
    4.1 出口贸易与生产效率第37-38页
    4.2 政府补贴与生产效率第38-39页
    4.3 企业所有制结构与生产效率第39页
    4.4 企业营运能力与生产效率第39-40页
    4.5 企业规模与生产效率第40-41页
5 国内光伏产业升级的实证分析第41-56页
    5.1 光伏产业生产效率的测算第41-47页
        5.1.1 投入导向型(CCR)模型第41-42页
        5.1.2 指标选取第42-43页
        5.1.3 测算结果第43-47页
    5.2 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7-56页
        5.2.1 模型设定第47页
        5.2.2 变量选取及相关说明第47-49页
        5.2.3 计量回归模型分析第49-54页
        5.2.4 稳健性检验第54-55页
        5.2.5 小结第55-56页
6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56-60页
    6.1 研究结论第56页
    6.2 建议第56-60页
        6.2.1 产业发展层面第56-58页
        6.2.2 政府政策层面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风险分析的电网企业物资成本优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压缩传感的同步相量测量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