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田水利论文--灌溉制度与管理论文

灌区现代化评价体系与数学模型研究

摘要第11-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1 灌区现代化研究第15页
        1.2.2 灌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第15-16页
        1.2.3 评价方法的研究第16-1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7-19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7页
        1.3.2 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灌区现代化的内涵及建设内容第19-24页
    2.1 灌区现代化的内涵第19-21页
        2.1.1 灌区现代化发展历程第19-20页
        2.1.2 灌区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与使命第20-21页
        2.1.3 灌区现代化的内涵及特征第21页
    2.2 灌区现代化建设内容第21-24页
        2.2.1 灌区现代化建设内容第21-22页
        2.2.2 灌区现代化建设标准第22-24页
第三章 灌区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第24-35页
    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24-25页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5-31页
        3.2.1 层次结构分析第25-29页
        3.2.2 评价指标体系构架第29-31页
    3.3 评价指标的阈值第31-33页
        3.3.1 阈值确定的因素分析第31页
        3.3.2 确定阈值的方法第31-32页
        3.3.3 阈值的确定第32-33页
    3.4 灌区现代化分级第33-35页
第四章 灌区现代化评价数学模型第35-45页
    4.1 评价指标预处理方法第35-36页
        4.1.1 定性指标定量化第35-36页
        4.1.2 正向指标标准化第36页
        4.1.3 逆向指标标准化第36页
    4.2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评价模型第36-40页
        4.2.1 可变模糊集原理第36-37页
        4.2.2 可变模糊集理论模型第37-38页
        4.2.3 评价步骤第38-40页
    4.3 基于中心白化权函数的评价模型第40-42页
        4.3.1 中心白化权函数原理第40页
        4.3.2 中心白化权函数模型第40-41页
        4.3.3 评价步骤第41-42页
    4.4 基于熵权法的评价模型第42-43页
        4.4.1 熵权法原理第42页
        4.4.2 熵权法评价模型第42-43页
        4.4.3 评价步骤第43页
    4.5 三种评价方法分析比较第43-45页
第五章 实例分析第45-53页
    5.1 灌区基本情况第45-48页
    5.2 灌区现状评价结果第48-53页
        5.2.1 可变模糊集理论第48-49页
        5.2.2 中心白化权函数第49-50页
        5.2.3 熵权法第50-52页
        5.2.4 评价结果比较第52-53页
第六章 我国灌区现代化改造对策与措施第53-59页
    6.1 我国灌区现状及存在问题第53页
    6.2 灌区现代化改造措施第53-56页
        6.2.1 灌区代化改造依据第53-54页
        6.2.2 灌区现代化改造措施第54-56页
    6.3 典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后评价第56-59页
        6.3.1 改造后指标值第56-57页
        6.3.2 可变模糊集评价第57-59页
第七章 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种常用农药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影响研究
下一篇:华北平原区防渗渠道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