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前言 | 第11-12页 |
1.2 杂多酸 | 第12-15页 |
1.2.1 磷钨杂多酸 | 第12-13页 |
1.2.2 磷钨杂多酸在催化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1.3 单壁纳米碳管(SWCNTs) | 第15-16页 |
1.3.1 SWCNTs的结构 | 第15页 |
1.3.2 SWCNTs的性质 | 第15-16页 |
1.4 SWCNTs的侧壁功能化 | 第16-17页 |
1.4.1 狄尔斯-阿尔德反应 | 第16页 |
1.4.2 亲电加成 | 第16-17页 |
1.4.3 羟基功能化 | 第17页 |
1.5 选题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0-26页 |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20-21页 |
2.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1-23页 |
2.2.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21页 |
2.2.2 红外光谱(FT-IR) | 第21页 |
2.2.3 透射电镜(TEM) | 第21页 |
2.2.4 扫描电镜(SEM) | 第21-22页 |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2页 |
2.2.6 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 第22页 |
2.2.7 热重、差热、微商热重分析(TG、DTA、DTG) | 第22-23页 |
2.2.8 比表面积测定与N_2吸附脱附(BET) | 第23页 |
2.2.9 X荧光分析仪(XRF) | 第23页 |
2.2.10 吡啶原位红外(Py-IR) | 第23页 |
2.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3-25页 |
2.3.1 [H_4PW_(12)O_(40)]F催化剂的制备 | 第23-24页 |
2.3.2 La改性磷钨酸盐催化剂制备 | 第24页 |
2.3.3 SWCNTs-OH的制备 | 第24页 |
2.3.4 LaPxSi(1-x)W_(12)O_(40)/SWCNTs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25页 |
2.4 催化剂性能评价及催化转化率计算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催化剂[H_4PW_(12)O_(40)]F的制备、表征及催化合成油酸甲酯性能研究 | 第26-38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6-35页 |
3.2.1 H_3PW_(12)O_(40)和[H_4PW_(12)O_(40)]F-N催化剂的XRF分析 | 第26-27页 |
3.2.2 H_3PW_(12)O_(40)和[H_4PW_(12)O_(40)]F-N催化剂的比表面、孔容和孔径分析 | 第27页 |
3.2.3 H_3PW_(12)O_(40)和[H_4PW_(12)O_(40)]F-N催化剂的SEM分析 | 第27-29页 |
3.2.4 H_3PW_(12)O_(40)和[H_4PW_(12)O_(40)]F-N催化剂的XRD分析 | 第29-30页 |
3.2.5 H_3PW_(12)O_(40)和[H_4PW_(12)O_(40)]F-N催化剂的TG、DTA、DTG分析 | 第30-31页 |
3.2.6 H_3PW_(12)O_(40)和[H_4PW_(12)O_(40)]F-N催化剂的FT-IR分析 | 第31-32页 |
3.2.7 H_3PW_(12)O_(40)和[H_4PW_(12)O_(40)]F-N催化剂的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析 | 第32-33页 |
3.2.8 [H_4PW_(12)O_(40)]F-3催化剂的XPS分析 | 第33-34页 |
3.2.9 H_3PW_(12)O_(40)和[H_4PW_(12)O_(40)]F-3催化剂的NH_3-TPD分析 | 第34页 |
3.2.10 [H_4PW_(12)O_(40)]F-3催化剂的Py-IR分析 | 第34-35页 |
3.3 [H_4PW_(12)O_(40)]F-3催化活性对比分析 | 第35-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La改性磷钨酸盐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合成油酸甲酯性能研究 | 第38-51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7页 |
4.2.1 La改性磷钨酸盐催化剂的XRF分析 | 第38-39页 |
4.2.2 La改性磷钨酸盐催化剂的比表面、孔容和孔径分析 | 第39-40页 |
4.2.3 La改性磷钨酸盐催化剂的TEM分析 | 第40-41页 |
4.2.4 La改性磷钨酸盐催化剂的XRD分析 | 第41页 |
4.2.5 La改性磷钨酸盐催化剂的TG、DTA、DTG分析 | 第41-42页 |
4.2.6 La改性磷钨酸盐催化剂的FT-IR分析 | 第42-43页 |
4.2.7 La改性磷钨酸盐催化剂的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析 | 第43-44页 |
4.2.8 La改性磷钨酸盐催化剂的XPS分析 | 第44-45页 |
4.2.9 La改性磷钨酸盐催化剂的NH_3-TPD分析 | 第45-46页 |
4.2.10 La改性磷钨酸盐催化剂的Py-IR分析 | 第46-47页 |
4.3 La改性磷钨酸盐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对比分析 | 第47-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LaPxSi(1-x)W_(12)O_(40)/SWCNTs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合成油酸甲酯性能研究 | 第51-65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1-60页 |
5.2.1 SWCNTs负载La改性磷钨酸盐催化剂的XRF分 | 第51-52页 |
5.2.2 SWCNTs负载La改性磷钨酸盐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分析 | 第52页 |
5.2.3 SWCNTs负载La改性磷钨酸盐催化剂的FT-IR分析 | 第52-53页 |
5.2.4 SWCNTs负载La改性磷钨酸盐催化剂的TEM分析 | 第53-54页 |
5.2.5 SWCNTs负载La改性磷钨酸盐催化剂的XRD分析 | 第54-55页 |
5.2.6 SWCNTs负载La改性磷钨酸盐催化剂的TG、DTA、DTG分析 | 第55-56页 |
5.2.7 SWCNTs负载La改性磷钨酸盐催化剂的XPS分析 | 第56-57页 |
5.2.8 SWCNTs负载La改性磷钨酸盐催化剂的NH_3-TPD分析 | 第57-58页 |
5.2.9 SWCNTs负载La改性磷钨酸盐催化剂的Py-IR分析 | 第58-60页 |
5.3 SWCNTs负载La改性磷钨酸盐催化剂催化活性对比分析 | 第60-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六章 油酸甲酯酯化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65-69页 |
6.1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65-66页 |
6.2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66-6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7.1 结论 | 第69-70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