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典型接线方式的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9-10页 |
| 1.2 配电网接线方式研究现状 | 第10-22页 |
| 1.2.1 配电网常用接线方式 | 第10-15页 |
| 1.2.2 实际配网接线现状 | 第15-16页 |
| 1.2.3 配电网安全性的相关发展 | 第16-22页 |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2-23页 |
| 第2章 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发展综述 | 第23-36页 |
| 2.1 可靠性研究发展进程和指标的建立 | 第23-25页 |
| 2.2 配电网经济性的经济学分析 | 第25-35页 |
| 2.2.1 资金时间价值的等值计算 | 第25-29页 |
| 2.2.2 电力投资分析 | 第29-35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配电网接线方式传统评价体系 | 第36-58页 |
| 3.1 传统评价体系 | 第36-48页 |
| 3.1.1 可靠性评价指标 | 第37-46页 |
| 3.1.2 经济性评价指标 | 第46-47页 |
| 3.1.3 其它指标 | 第47-48页 |
| 3.2 传统安全性指标体系 | 第48-51页 |
| 3.2.1 事故后果严重程度指标 | 第48-50页 |
| 3.2.2 系统网架结构强弱指标 | 第50-51页 |
| 3.2.3 系统整体安全性指标 | 第51页 |
| 3.3 传统指标体系应用分析 | 第51-55页 |
| 3.3.1 经济性分析 | 第52-53页 |
| 3.3.2 可靠性分析 | 第53-54页 |
| 3.3.3 网损分析 | 第54页 |
| 3.3.4 电压水平分析 | 第54-55页 |
| 3.4 传统指标评价体系的实用价值和不足 | 第55-57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4章 配电网典型接线方式综合评价与选择模型 | 第58-74页 |
| 4.1 改进的配电网安全性指标 | 第58-62页 |
| 4.1.1 故障严重程度指标 | 第58-61页 |
| 4.1.2 接线安全指标 | 第61-62页 |
| 4.2 基元接线及其综合评价体系 | 第62-69页 |
| 4.2.1 基元接线 | 第63-66页 |
| 4.2.2 基元接线动态综合评价体系 | 第66-69页 |
| 4.3 利用负载融合进行配网典型接线的选择 | 第69-72页 |
| 4.3.1 负载融合思想及其模型 | 第70-72页 |
| 4.3.2 分区域分阶段优化规划方案 | 第7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第5章 算例分析与结论 | 第74-79页 |
| 5.1 典型接线动态综合评价算例分析 | 第74-77页 |
| 5.2 负载融合算例分析 | 第77-78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0页 |
| 6.1 研究取得的结论 | 第79页 |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作者简介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