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姜厚朴饮片的制备 | 第15-17页 |
1.实验样品来源 | 第15页 |
2.原形饮片的制备 | 第15页 |
3.姜厚朴饮片的制备 | 第15页 |
3.1 姜汁的制备 | 第15页 |
3.2 姜厚朴饮片的制备 | 第15页 |
4.小结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姜厚朴饮片粉碎工艺的优选 | 第17-27页 |
1.仪器与试药 | 第17页 |
2.单因素试验 | 第17-22页 |
2.1 粉碎时间的选择 | 第17-19页 |
2.2 粉碎次数的选择 | 第19-20页 |
2.3 投料量的选择 | 第20-22页 |
2.4 小结 | 第22页 |
3.正交试验 | 第22-24页 |
4.工艺验证试验 | 第24页 |
5.正交试验样品浸出物的测定 | 第24-26页 |
5.1 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 第24-25页 |
5.2 75%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 第25-26页 |
5.3 小结 | 第26页 |
6.结果与讨论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不同粒度粉末的定性鉴别 | 第27-39页 |
1.显微鉴别 | 第27-29页 |
1.1 仪器、材料与试药 | 第27页 |
1.2 鉴别 | 第27-29页 |
2.薄层鉴别 | 第29-39页 |
2.1 仪器、材料与试药 | 第29-30页 |
2.2 不同粒度姜厚朴粉末的薄层色谱研究 | 第30-31页 |
2.3 均匀饮片与姜厚朴、原形饮片、药材的薄层色谱比较研究 | 第31-39页 |
第四章 姜厚朴饮片和厚朴酚与厚朴酚的含量测定 | 第39-46页 |
1.仪器与试药 | 第39页 |
2.溶液的制备 | 第39-40页 |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9页 |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9-40页 |
3.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0页 |
3.1 色谱条件 | 第40页 |
3.2 测定法 | 第40页 |
4.方法学验证 | 第40-43页 |
4.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0-41页 |
4.2 精密度试验 | 第41-42页 |
4.3 稳定性试验 | 第42页 |
4.4 重复性试验 | 第42页 |
4.5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42-43页 |
5.不同粒度粉末中酚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43-46页 |
第五章 高效液相特征图谱的研究 | 第46-55页 |
1.仪器、材料与试药 | 第46页 |
2.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46-50页 |
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46-47页 |
2.2 色谱柱的选择 | 第47-48页 |
2.3 流动相的选择 | 第48-50页 |
3.样品提取方法的选择 | 第50页 |
4.阴性对照 | 第50-51页 |
5.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51页 |
6.方法学考察 | 第51-52页 |
6.1 精密度试验 | 第51页 |
6.2 稳定性试验 | 第51-52页 |
6.3 重复性试验 | 第52页 |
7.均匀饮片与原形饮片、姜厚朴液相特征图谱的比较研究 | 第52-53页 |
8.小结与讨论 | 第53-55页 |
第六章 气相特征图谱用于粉碎工艺样品的比较研究 | 第55-70页 |
1.仪器、实验材料与试药 | 第55页 |
2.实验方法 | 第55-65页 |
2.1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55页 |
2.2 色谱条件 | 第55-56页 |
2.3 测定方法 | 第56-65页 |
3.方法学考察 | 第65-69页 |
3.1 精密度试验 | 第65-66页 |
3.2 稳定性试验 | 第66-67页 |
3.3 重复性试验 | 第67-69页 |
4.小结与讨论 | 第69-70页 |
全文结果与讨论 | 第70-72页 |
结语与创新 | 第72-73页 |
正文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
文献综述 | 第74-86页 |
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发表论文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