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7页 |
1.1 遗传多样性概况 | 第9-12页 |
1.1.1 遗传多样性的价值及意义 | 第9页 |
1.1.2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1.1.3 遗传多样性的保护 | 第11-12页 |
1.2 分子标记技术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2-14页 |
1.2.1 分子标记技术概述 | 第12页 |
1.2.2 分子标记在林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2-14页 |
1.3 马尾松概述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1 马尾松概述 | 第14页 |
1.3.2 马尾松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3 马尾松土贡种源简介 | 第15-16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马尾松土贡种源母树林种实性状分析 | 第17-2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2.1.1 采样地概况 | 第17页 |
2.1.2 研究材料 | 第17页 |
2.1.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8-22页 |
2.2.1 不同母树球果表型差异分析 | 第18-19页 |
2.2.2 不同球果脱粒方式、不同母树种子千粒重及生活力差异分析 | 第19-20页 |
2.2.3 采种母树生长、球果及种子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 第20-21页 |
2.2.4 母树多性状综合评价 | 第21-22页 |
2.3 讨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母树林及其子代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24-4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3.1.1 采样地概况 | 第24页 |
3.1.2 样本的采集 | 第24-25页 |
3.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5-28页 |
3.3 DNA提取 | 第28页 |
3.4 PCR扩增反应体系 | 第28-29页 |
3.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 第29-30页 |
3.6 马尾松DNA质量与含量检测 | 第30页 |
3.7 数据读取与分析 | 第30-31页 |
3.8 结果与分析 | 第31-37页 |
3.8.1 母树及不同年龄子代遗传多样性 | 第31-33页 |
3.8.2 母树与子代林差异分析 | 第33-37页 |
3.9 讨论 | 第37-40页 |
3.9.1 DNA提取 | 第37页 |
3.9.2 SSR扩增及电泳 | 第37页 |
3.9.3 母树林年龄与子代遗传多样性 | 第37-38页 |
3.9.4 群体遗传结构及其产生原因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土贡种源母树林交配现状分析 | 第40-4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0页 |
4.2 数据分析 | 第40-41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4.3.1 交配系统分析 | 第41-42页 |
4.3.2 异交率与种子发芽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4.4 讨论 | 第43-45页 |
4.4.1 交配系统 | 第43-44页 |
4.4.2 种子发芽力与异交率的关系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5.1 结论 | 第45页 |
5.1.1 土贡种源马尾松种实性状 | 第45页 |
5.1.2 土贡种源马尾松交配现状 | 第45页 |
5.1.3 土贡种源马尾松人工林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 | 第45页 |
5.2 建议 | 第45-47页 |
5.2.1 土贡种源马尾松人工林采种及林分管理 | 第45-46页 |
5.2.2 土贡种源马尾松资源保存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附件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