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养殖技术论文--水产动物饵料及其营养论文

饲料脂肪水平和脂肪酸组成对大菱鲆幼鱼脂沉积的影响

摘要第5-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引言第20-2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2-42页
    1 饲料脂肪在鱼体中的代谢第22-28页
        1.1 脂肪的消化第22页
        1.2 脂肪酸的转运和吸收第22-25页
        1.3 细胞内的脂肪代谢第25-28页
            1.3.1 脂肪分解代谢第25-26页
            1.3.2 脂肪合成代谢第26-27页
            1.3.3 脂肪转运第27-28页
    2 脂肪沉积第28-37页
        2.1 脂肪沉积的概念第28页
        2.2 脂肪沉积的产所第28-29页
        2.3 脂肪沉积相关的调控因子第29-37页
            2.3.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第29-32页
            2.3.2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第32-34页
            2.3.3 肝 X 受体第34页
            2.3.4 肝细胞核因子 4α第34-35页
            2.3.5 法尼酯衍生物 X 受体第35-37页
    3 鱼类脂肪沉积影响因素第37-39页
        3.1 饲料脂肪水平第37页
        3.2 饲料脂肪酸组成第37-38页
        3.3 激素类第38-39页
            3.3.1 胰岛素第38页
            3.3.2 瘦素第38-39页
    4 展望第39-40页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40-42页
        5.1 研究目的第40页
        5.2 研究意义第40-42页
第二章 大菱鲆脂蛋白脂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和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的克隆、表征分析和组织差异性表达第42-67页
    1 引言第42-44页
    2 材料方法第44-48页
        2.1 样品取样第44页
        2.2 RNA 提取和 cDNA 合成第44页
        2.3 引物的设计和核心片段的克隆第44-45页
        2.4 3′-RACE PCR第45-46页
        2.5 5′-RACE PCR第46-47页
        2.6 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第47页
        2.7 实时定量 PCR第47-48页
        2.8 统计分析第48页
    3 实验结果第48-51页
        3.1 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第48-49页
        3.2 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第49-51页
        3.3 组织差异性表达第51页
    4. 讨论第51-54页
    附表和图第54-67页
第三章 饲料脂肪水平对大菱鲆幼鱼生长、血浆生化指标、脂肪酸组成、脂肪沉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67-101页
    1 引言第67-69页
    2 材料和方法第69-75页
        2.1 饲料配方和制备第69-70页
        2.2 实验养殖和样品第70页
        2.3 化学分析第70-73页
            2.3.1 体组成分析第70-71页
            2.3.2 生化分析第71-73页
        2.4 RNA 提取、基因核心片段的克隆和实时定量 PCR (qPCR)第73-74页
            2.4.1 肝脏 RNA 提取和 cDNA 的合成第73页
            2.4.2 引物的设计和核心片段的克隆第73-74页
            2.4.3 实时定量 PCR第74页
        2.5 计算方法和统计分析第74-75页
    3 实验结果第75-78页
        3.1 存活、生长和形体指标第75-76页
        3.2 鱼体体成分第76页
        3.3 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第76-77页
        3.4 血浆生化指标第77页
        3.5 肝脏 LPL、G6PD 和 ME 酶活力及脂肪沉积相关基因表达第77-78页
    4 讨论第78-84页
    附表和图第84-101页
第四章 饲料脂肪酸水平和组成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第101-150页
    1 引言第101-102页
    2 材料和方法第102-104页
        2.1 饲料配方和制备第102-103页
        2.2 实验养殖和样品采集第103-104页
        2.3 化学分析第104页
            2.3.1 体成分分析第104页
            2.3.2 生化分析第104页
        2.4 钇的含量测定第104页
        2.5 计算方法和统计分析第104页
    3 实验结果第104-109页
        3.1 存活率、生长和形体指标第104-106页
            3.1.1 饲料棕榈油(PO)水平第104-105页
            3.1.2 饲料菜籽油(RO)水平第105页
            3.1.3 饲料豆油(SO)水平第105页
            3.1.4 饲料亚麻籽油(LO)水平第105-106页
            3.1.5 饲料高 SFA(100%PO)、MUFA(100%RO)、LA(100%SO)、ALA(100%LO)和 n3 LC-PUFA(100%FO)水平第106页
        3.2 鱼体体组成第106-107页
            3.2.1 饲料 PO 水平第106页
            3.2.2 饲料 RO 水平第106-107页
            3.2.3 饲料 SO 水平第107页
            3.2.4 饲料 LO 水平第107页
            3.2.5 饲料高 SFA、MUFA、LA、ALA 和 n3 LC-PUFA 水平第107页
        3.3 饲料脂肪表观消化率(ADC)第107-108页
        3.4 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第108-109页
            3.4.1 饲料 PO 水平第108页
            3.4.2 饲料 RO 水平第108页
            3.4.3 饲料 SO 水平第108页
            3.4.4 饲料 LO 水平第108页
            3.4.5 饲料高 SFA、MUFA、LA、ALA 和 n3 LC-PUFA 水平第108-109页
    4 讨论第109-118页
        4.1 饲料棕榈油(PO)替代水平第109-110页
        4.2 饲料菜籽油(RO)替代水平第110-112页
        4.3 饲料豆油(SO)替代水平第112-114页
        4.4 饲料亚麻籽油(LO)替代水平第114-115页
        4.5 饲料高 SFA、MUFA、LA、ALA 和 n3 LC-PUFA 水平第115-118页
    附表和图第118-150页
第五章 满足 N3 LC-PUFA 需求下,饲料脂肪酸组成对大菱鲆生长、血浆生化指标、脂肪酸组成、脂肪沉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50-174页
    1 引言第150-151页
    2 材料和方法第151-153页
        2.1 饲料配方和制备第151-152页
        2.2 实验养殖和样品采集第152-153页
        2.3 化学分析第153页
            2.3.1 体组成分析第153页
            2.3.2 生化分析第153页
        2.4 RNA 提取和实时定量 PCR (qPCR)第153页
        2.5 计算方法和统计分析第153页
    3 实验结果第153-155页
        3.1 存活、生长和形体指标第153页
        3.2 鱼体体组成第153-154页
        3.3 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第154页
        3.4 血浆生化指标第154页
        3.5 肝脏 G6PD 和 ME 酶活力及脂肪沉积相关基因表达第154-155页
    4 讨论第155-160页
    附表和图第160-174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174-175页
参考文献第175-210页
致谢第210-211页
个人简历第211-212页
本文作者博士期间的文章第212-213页

论文共2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供方支付方式改革对核心利益相关主体行为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铕铽有机配合物的制备与金属离子掺杂及荧光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