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影像诊断学论文--核磁共振成像论文

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及相位对比电影法对健康人与多发性硬化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1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15-16页
前言第16-19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6-17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7-19页
一、多发性硬化患者脑深部静脉形态及血氧含量的研究第19-42页
    1.1 对象和方法第19-24页
        1.1.1 一般资料第19-20页
        1.1.2 磁共振成像检查第20-21页
            1.1.2.1 MRI检查设备第20页
            1.1.2.2 MRI检查技术及参数第20-21页
        1.1.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1-24页
        1.1.4 统计学分析第24页
    1.2 结果第24-31页
        1.2.1 正常对照者脑深部静脉评分第24-25页
        1.2.2 MS患者静脉形态及评分的变化第25-26页
        1.2.3 MS患者脑深部静脉相位值差(△φ)改变第26-29页
        1.2.4 脑深部静脉形态评分、静脉血△φ与EDSS评分的相关性第29-31页
    1.3 讨论第31-40页
        1.3.1 颅内静脉形态SWI研究第32-33页
        1.3.2 颅内血氧含量SWI研究第33-40页
        1.3.5 本研究的局限性第40页
    1.4 小结第40-42页
二、正常对照组及MS患者颈静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研究第42-64页
    2.1 对象和方法第42-46页
        2.1.1 研究对象第43页
        2.1.2 MRI检查方法第43页
        2.1.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3-46页
    2.2 结果第46-52页
        2.2.1 健康对照组颈静脉形态表现第46-47页
        2.2.2 MS组颈静脉形态改变第47页
        2.2.3 健康对照组颈静脉血流量及流速测量第47-50页
        2.2.4 MS患者颈静脉血流动力学第50-52页
        2.2.5 MS组颈静脉形态学、血流动力学与脑内病灶负荷、EDSS的相关性第52页
    2.3 讨论第52-62页
        2.3.1 PC-cine流体定量技术测血流的原理及优点第53页
        2.3.2 血流速度测量部位及流速编码选取第53-54页
        2.3.3 颈静脉异常的诊断标准的选取第54-55页
        2.3.4 健康对照组颈静脉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研究第55-57页
        2.3.5 MS患者颈静脉形态学研究第57-58页
        2.3.6 MS患者颈静脉血流动力学研究第58-62页
        2.3.7 本研究的局限性第62页
    2.4 小结第62-64页
三、MS患者颅内静脉形态、血氧含量与颈静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研究第64-72页
    3.1 对象和方法第64页
        3.1.1 研究对象第64页
        3.1.2 磁共振扫描方法第64页
        3.1.3 统计学方法第64页
    3.2 结果第64-68页
        3.2.1 健康对照者颅内静脉形态、血氧含量与颈静脉形态、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第65-66页
        3.2.2 MS患者颅内静脉形态、血氧含量与颈静脉形态、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第66-68页
    3.3 讨论第68-71页
        3.3.1 健康对照者脑深部小静脉与颈静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第68-69页
        3.3.2 MS患者脑深部小静脉静脉血的Δφ与颈静脉形态学、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第69-70页
        3.3.3 MS患者脑深部小静脉评分与颈静脉反流量的相关性第70-71页
    3.4 小结第71-72页
全文结论第72-73页
论文创新点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7-88页
综述第88-106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100-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预警参数评估及预后风险模型的构建
下一篇:超声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