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论文选题的依据 | 第9页 |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三、学术回顾 | 第10-18页 |
第一章 明代陕西行都司及其卫所建制变迁 | 第18-30页 |
第一节 陕西行都司前身西安行都司的建制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明代陕西行都司建制变迁 | 第19-21页 |
一、河州时期的陕西行都司 | 第19-20页 |
二、庄浪时期的陕西行都司 | 第20-21页 |
三、甘州时期的陕西行都司 | 第21页 |
第三节 明代陕西行都司所辖卫所建制变动 | 第21-28页 |
一、洪武十二年(1379)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卫所的增设 | 第22-23页 |
二、洪武二十六年(1393)后卫所建制趋于稳定 | 第23-28页 |
小结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明代陕西行都司辖区变迁 | 第30-35页 |
第一节 明洪武年间陕西行都司辖区的确定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明洪武后至明末陕西行都司辖区的变迁 | 第31-33页 |
第三节 陕西行都司军政管理体制变化原因探析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明朝与蒙古诸部在陕西行都司地区的军事攻防 | 第35-45页 |
第一节 袭扰陕西行都司地区的蒙古诸部 | 第35-38页 |
一、蒙古草原及其相邻地区游牧的蒙古诸部 | 第35-38页 |
二、驻牧于今青海地区的蒙古诸部 | 第38页 |
第二节 蒙古诸部袭扰陕西行都司之路线探析 | 第38-40页 |
一、陕西行都司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交通路线 | 第38-39页 |
二、蒙古诸部入掠陕西行都司路线探析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明政府在陕西行都司地区对蒙古的防御策略 | 第40-44页 |
一、蒙古诸部入掠陕西行都司原因探析 | 第41-42页 |
二、明政府的防御措施 | 第42-43页 |
三、明政府防御措施评价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明代陕西行都司与甘肃镇的关系 | 第45-52页 |
第一节 甘肃镇在明代政治军事方面的地位 | 第45-49页 |
一、甘肃镇的设置时间 | 第45-46页 |
二、甘肃镇的防区范围 | 第46-47页 |
三、甘肃镇在军事防御和政治方面的地位 | 第47-49页 |
第二节 陕西行都司与甘肃镇的比较 | 第49-50页 |
一、陕西行都司辖区与甘肃镇防区范围比较 | 第49页 |
二、陕西行都司与甘肃镇的职能比较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余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