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竖向槽钢加劲薄钢板剪力墙的力学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1.1 引言 | 第9-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1.2.1 国外钢板墙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2 国内钢板墙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2 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 第19-29页 |
| 2.1 非线性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19-23页 |
| 2.1.1 材料非线性 | 第19页 |
| 2.1.2 几何非线性 | 第19-21页 |
| 2.1.3 状态非线性 | 第21页 |
| 2.1.4 非线性方程求解方法 | 第21-23页 |
| 2.2 特征值问题 | 第23-24页 |
| 2.2.1 薄钢板墙的初始条件 | 第23页 |
| 2.2.2 屈曲分析 | 第23-24页 |
| 2.3 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24-27页 |
| 2.3.1 十字加劲钢板墙试验介绍 | 第24-27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3 钢板墙弹性屈曲分析 | 第29-37页 |
| 3.1 分析参数 | 第29页 |
| 3.2 分析模型 | 第29-30页 |
| 3.3 弹性屈曲分析临界荷载 | 第30-35页 |
| 3.3.1 肋板厚度比 | 第33页 |
| 3.3.2 加劲肋宽厚比 | 第33页 |
| 3.3.3 加劲肋高厚比 | 第33-34页 |
| 3.3.4 钢板边长比和高厚比 | 第34-35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4 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薄钢板墙的有限元分析 | 第37-55页 |
| 4.1 有限元模型 | 第37-43页 |
| 4.1.1 有限元模型设计 | 第37-38页 |
| 4.1.2 材料本构模型的选择 | 第38-40页 |
| 4.1.3 有限元模型约束的施加 | 第40页 |
| 4.1.4 有限元模型单元选择 | 第40-41页 |
| 4.1.5 有限元模型荷载的施加 | 第41-43页 |
| 4.2 有限元分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 | 第43-49页 |
| 4.2.1 受力机理分析 | 第43-46页 |
| 4.2.2 破坏机制分析 | 第46-47页 |
| 4.2.3 侧向极限承载力 | 第47-48页 |
| 4.2.4 抗侧刚度 | 第48-49页 |
| 4.3 抗震性能分析 | 第49-52页 |
| 4.3.1 滞回曲线 | 第49页 |
| 4.3.2 承载力分析 | 第49-50页 |
| 4.3.3 延性性能 | 第50-51页 |
| 4.3.4 耗能性能 | 第51-5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 5 模型性能参数化分析 | 第55-71页 |
| 5.1 有限元模型设计 | 第55-58页 |
| 5.1.1 钢板墙 | 第55页 |
| 5.1.2 模型编号 | 第55-57页 |
| 5.1.3 有限元模型约束及荷载的施加 | 第57-58页 |
| 5.2 有限元模型分析参数 | 第58-60页 |
| 5.3 有限元模型结果分析 | 第60-69页 |
| 5.3.1 肋板刚度比η | 第61-63页 |
| 5.3.2 加劲肋布置方式对钢板墙性能影响 | 第63-67页 |
| 5.3.3 加劲肋数目对钢板墙性能影响 | 第67-69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 6.2 展望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附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