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12页
        1.2.2 现实意义第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3.1 国外综述第12-15页
        1.3.2 国内综述第15-17页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7-18页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8-22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22页
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概述第22-28页
    2.1 环境会计第22页
    2.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第22-24页
        2.2.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第23页
        2.2.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第23-24页
    2.3 理论基础第24-28页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4页
        2.3.2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第24-25页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5页
        2.3.4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25-28页
3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问题分析第28-38页
    3.1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第28-33页
        3.1.1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例第28-29页
        3.1.2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第29-31页
        3.1.3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第31-33页
    3.2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第33-35页
        3.2.1 披露位置较混乱第33页
        3.2.2 多种披露方式并存第33-34页
        3.2.3 披露内容不全面第34页
        3.2.4 披露缺乏可比性第34-35页
    3.3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成因分析第35-38页
        3.3.1 环境会计准则缺失第35-36页
        3.3.2 政府监管不到位第36页
        3.3.3 外部审计缺失第36页
        3.3.4 企业披露意愿不强第36-38页
4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模型的建立第38-48页
    4.1 研究假设第38-41页
        4.1.1 公司特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假设第38-39页
        4.1.2 公司治理结构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假设第39-40页
        4.1.3 外部因素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假设第40-41页
    4.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第41-42页
        4.2.1 样本选取第41-42页
        4.2.2 数据来源第42页
    4.3 变量选取第42-45页
        4.3.1 被解释变量第42-44页
        4.3.2 解释变量第44-45页
    4.4 模型构建第45-48页
5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模型的应用第48-58页
    5.1 变量的描述性分析第48-51页
        5.1.1 被解释变量描述性分析第48页
        5.1.2 解释变量描述性分析第48-51页
    5.2 相关性分析第51-53页
    5.3 面板回归分析第53-55页
        5.3.1 数据平稳性检验第53-54页
        5.3.2 模型选择第54页
        5.3.3 面板回归第54-55页
    5.4 回归结果分析第55-58页
6 完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第58-64页
    6.1 政府角度第58-60页
        6.1.1 建立与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第58页
        6.1.2 加强政府监管和指导第58-59页
        6.1.3 加大对企业进行环保事业的资金支持第59-60页
    6.2 企业角度第60-62页
        6.2.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第60-61页
        6.2.2 提高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第61-62页
    6.3 其他角度第62-64页
        6.3.1 加强理论研究第62页
        6.3.2 推进第三方审计鉴证工作第62-63页
        6.3.3 加强社会监督第63-64页
7 结论及展望第64-68页
    7.1 研究结论第64-65页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65-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第72-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价值链的F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下一篇:我国新能源产业融资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