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数发生器随机性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理论依据 | 第15-25页 |
2.1 基本理论 | 第15-17页 |
2.1.1 随机数 | 第15-16页 |
2.1.2 随机性 | 第16页 |
2.1.3 随机数产生 | 第16-17页 |
2.2 相关数学理论 | 第17-20页 |
2.2.1 概率公理化 | 第17-18页 |
2.2.2 概率分布 | 第18-19页 |
2.2.3 基本函数 | 第19-20页 |
2.3 随机性检测原理 | 第20-24页 |
2.3.1 思想依据 | 第20-21页 |
2.3.2 检测步骤 | 第21-22页 |
2.3.3 计算方法 | 第22-24页 |
2.4 检测方法的选择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总体方案 | 第25-31页 |
3.1 需求分析 | 第25-26页 |
3.1.1 系统目标 | 第25页 |
3.1.2 功能划分 | 第25-26页 |
3.1.3 性能指标 | 第26页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6-28页 |
3.2.1 模块单元 | 第26-27页 |
3.2.2 软件结构 | 第27-28页 |
3.3 随机性检测内容及方法 | 第28-30页 |
3.4 软件实现语言 | 第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随机数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31-47页 |
4.1 逻辑框架 | 第31页 |
4.2 真随机数发生器 | 第31-33页 |
4.2.1 引脚定义 | 第31-32页 |
4.2.2 主要时序 | 第32页 |
4.2.3 产生真随机数过程 | 第32-33页 |
4.3 伪随机数发生器 1 | 第33-40页 |
4.3.1 分组密码设计 | 第34-39页 |
4.3.2 分组密码实现 | 第39-40页 |
4.4 伪随机数发生器 2 | 第40-46页 |
4.4.1 流密码设计 | 第41-44页 |
4.4.2 流密码实现 | 第44-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随机性检测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47-66页 |
5.1 逻辑框架 | 第47-48页 |
5.2 检测单项 | 第48-65页 |
5.2.1 单比特频数检测 | 第48-49页 |
5.2.2 块内频数检测 | 第49-50页 |
5.2.3 扑克检测 | 第50-51页 |
5.2.4 重叠子序列检测 | 第51-52页 |
5.2.5 游程总数检测 | 第52-53页 |
5.2.6 游程分布检测 | 第53-54页 |
5.2.7 块内最大“1”游程检测 | 第54-55页 |
5.2.8 二元推导检测 | 第55-56页 |
5.2.9 自相关检测 | 第56-57页 |
5.2.10 矩阵检测 | 第57-58页 |
5.2.11 累加和检测 | 第58-59页 |
5.2.12 近似熵检测 | 第59-61页 |
5.2.13 线性复杂度检测 | 第61-62页 |
5.2.14 Maurer通用统计检测 | 第62-63页 |
5.2.15 离散傅里叶检测 | 第63-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测试与分析 | 第66-74页 |
6.1 软件成果形式简介 | 第66页 |
6.2 实例测试 | 第66-73页 |
6.2.1 测试案例设计 | 第66-67页 |
6.2.2 正向测试案例 | 第67-70页 |
6.2.3 反向测试案例 | 第70-71页 |
6.2.4 检测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7.1 论文总结 | 第74页 |
7.2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74-75页 |
7.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