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外周血压重建中心动脉压的方法及测量平台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绪论 | 第8-1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中心动脉压概述 | 第9-10页 |
1.2.1 中心动脉压的形成 | 第9-10页 |
1.2.2 中心动脉压与外周血压的关系 | 第10页 |
1.3 中心动脉压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4 中心动脉压的测量方法 | 第12-13页 |
1.4.1 有创测量方法 | 第12页 |
1.4.2 无创测量方法 | 第12-13页 |
1.5 性能指标 | 第13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基于双外周血压的中心动脉压重建方法 | 第15-28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中心动脉压的无创重建方法 | 第15-19页 |
2.2.1 通用传递函数法 | 第15页 |
2.2.2 血压血流分解重构法 | 第15-17页 |
2.2.3 多通道盲系统辨识法 | 第17-19页 |
2.3 基于双外周血压重建中心动脉压的方法推导 | 第19-26页 |
2.3.1 两级生理模型的建立 | 第19-23页 |
2.3.2 自适应系统辨识 | 第23-25页 |
2.3.3 中心动脉压的重建 | 第25-26页 |
2.4 可行性分析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两级生理模型的实验校验与分析 | 第28-39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模型仿真校验 | 第28-31页 |
3.3 模型人体实验校验 | 第31-38页 |
3.3.1 受试者基本信息 | 第31-32页 |
3.3.2 实验步骤 | 第32-33页 |
3.3.3 实验数据分析 | 第33-34页 |
3.3.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4-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双外周连续血压测量平台研制 | 第39-52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无创连续血压的测量方法 | 第39-40页 |
4.2.1 动脉张力测定法 | 第39页 |
4.2.2 脉搏波速测定法 | 第39-40页 |
4.2.3 容积恒定法 | 第40页 |
4.3 指动脉血压测量平台 | 第40-48页 |
4.3.1 系统总体设计 | 第40-41页 |
4.3.2 血管容积信号检测 | 第41-42页 |
4.3.3 加压式囊套设计及制作 | 第42-43页 |
4.3.4 系统气路设计 | 第43-44页 |
4.3.5 系统控制程序设计 | 第44-48页 |
4.4 桡动脉血压测量平台 | 第48-50页 |
4.4.1 系统总体设计 | 第48-49页 |
4.4.2 脉搏波信号检测 | 第49-50页 |
4.4.3 肱动脉袖带校准 | 第50页 |
4.5 双外周血压测量平台 | 第50-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