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和方法 | 第9-10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 锌银电池简介 | 第10-17页 |
1.3.1 锌银电池简介 | 第10-15页 |
1.3.2 锌银电池的发展 | 第15-16页 |
1.3.3 锌银电池的应用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正负极活性物质性质分析 | 第17-23页 |
2.1 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和性质分析 | 第17-20页 |
2.1.0 正极活性物质银的制备 | 第17页 |
2.1.1 银及其氧化物的分析 | 第17-19页 |
2.1.1.1 银氧化物的性质 | 第17-18页 |
2.1.1.2 活性银粉的利用率测试 | 第18-19页 |
2.1.2 活性物质的技术指标分析 | 第19页 |
2.1.3 堆密度 | 第19-20页 |
2.2 负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和性质分析 | 第20-23页 |
2.2.1 负极活性物质锌的制备 | 第20-21页 |
2.2.1.1 间接法 | 第20页 |
2.2.1.2 直接法 | 第20-21页 |
2.2.1.3 湿法 | 第21页 |
2.2.1.4 其它制备方法 | 第21页 |
2.2.2 锌及其氧化物的分析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正极活性物质的试验研究 | 第23-34页 |
3.1 实验的方法以及实验仪器 | 第23-25页 |
3.1.1 实验的方法 | 第23页 |
3.1.2 实验的仪器 | 第23-25页 |
3.1.2.1 Sem: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3-24页 |
3.1.2.2 粉体密度测试 | 第24页 |
3.1.2.3 充放电器 | 第24-25页 |
3.2 实验过程 | 第25-30页 |
3.2.1 不同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25页 |
3.2.2 高活性银粉形貌表征和物理性能测试 | 第25-27页 |
3.2.2.1 形貌及颗粒度分析 | 第25-27页 |
3.2.2.2 松装密度及铜铁含量测试 | 第27页 |
3.2.3 银粉的活性测试 | 第27-30页 |
3.4 实效电池试验 | 第30-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负极活性物质的试验研究 | 第34-47页 |
4.1 实验的方法以及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4.1.1 实验的方法 | 第34页 |
4.1.2 实验的仪器 | 第34-35页 |
4.1.2.1 粒度分析仪 | 第34页 |
4.1.2.2 充放电器 | 第34-35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35-46页 |
4.2.1 植物纤维素和淀粉在电池中的性质以及制备 | 第35-37页 |
4.2.1.1 植物纤维素的性质 | 第35页 |
4.2.1.2 淀粉的性质 | 第35-36页 |
4.2.1.3 变性淀粉的制备 | 第36-37页 |
4.2.2 配方的选择 | 第37-41页 |
4.2.2.1 活性物质的选择 | 第37页 |
4.2.2.2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4.2.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39页 |
4.2.2.4 电性能 | 第39-41页 |
4.2.3 粘结剂量的选择 | 第41-44页 |
4.2.3.1 粘结剂实验 | 第41-42页 |
4.2.3.2 极板厚度均一性分析 | 第42页 |
4.2.3.3 电性能实验 | 第42-44页 |
4.2.4 工艺的改进 | 第44-46页 |
4.2.4.1 实验结果 | 第44-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