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缩略语对照表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 内皮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 第11-16页 |
1.1 氧化应激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 第11-12页 |
1.2 同型半胱氨酸与内皮损伤关系 | 第12-13页 |
1.3 直接氧化损伤 | 第13页 |
1.4 改变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 第13-14页 |
1.5 影响内皮依赖性血管收缩舒张功能 | 第14页 |
1.6 影响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 | 第14-15页 |
1.7 影响内皮细胞的凋亡 | 第15页 |
1.8 ROS介导的信号损伤 | 第15-16页 |
2 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2.1 纳米材料 | 第16页 |
2.2 烟酸 | 第16-17页 |
2.3 表观遗传修饰 | 第17页 |
3 祖国医学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3.1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因 | 第18页 |
3.2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治法 | 第18-20页 |
4 养心汤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4.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第20-21页 |
4.2 对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 | 第21-22页 |
4.3 其他 | 第22-2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23页 |
1.2 饲料准备 | 第23页 |
1.3 实验药物 | 第23-24页 |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方法 | 第24页 |
1.5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1.6 实验设备 | 第24-2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2.1 血管内皮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 | 第25页 |
2.2 实验分组及给药 | 第25页 |
2.3 实验取材 | 第25页 |
2.4 观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 第25-28页 |
3 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结果 | 第29-34页 |
1 大鼠一般状态 | 第29页 |
2 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结构 | 第29-31页 |
3 Hcy、CAT、MDA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 | 第31-34页 |
3.1 对血清Hcy的影响(见表1、图9) | 第31-32页 |
3.2 对血清CAT的影响(见表2、图10) | 第32-33页 |
3.3 对血清MDA的影响(见表3、图11)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41页 |
1 关于模型 | 第34-35页 |
1.1 药物 | 第34-35页 |
1.2 动物 | 第35页 |
2 关于益气养血、宁心安神法 | 第35-37页 |
3 实验对照药物的选择 | 第37-38页 |
4 关于研究结果的分析 | 第38-40页 |
4.1 大鼠的一般状态 | 第38页 |
4.2 CAT水平 | 第38-39页 |
4.3 MDA水平 | 第39页 |
4.4 Hcy水平 | 第39-40页 |
4.5 内皮损伤病理形态分析 | 第40页 |
5 问题与展望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2页 |
附录 | 第52-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56页 |
个人简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