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砷、镉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1.2 砷、镉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1 水中砷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2 水中镉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 纳米材料在处理水中重金属领域的应用 | 第13-16页 |
1.3.1 常见纳米材料在处理水中重金属领域的应用 | 第13-14页 |
1.3.2 NZVI 在处理水中重金属领域的应用 | 第14-16页 |
1.4 NZVI 的制备方法 | 第16-17页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5.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5.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9-26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9-20页 |
2.2 NZVI 的制备 | 第20页 |
2.3 NZVI 的表征 | 第20-21页 |
2.3.1 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 | 第20页 |
2.3.2 X 射线衍射表征 | 第20-21页 |
2.3.3 比表面积分析 | 第21页 |
2.4 NZVI 对水中 As(Ⅲ)和 Cd(Ⅱ)的吸附特性研究 | 第21-24页 |
2.5 NZVI 对水中 As(Ⅲ)和 Cd(Ⅱ)的吸附机理研究 | 第24-26页 |
2.5.1 NZVI 对不同金属的吸附效果与氧化还原电位的关系 | 第24-25页 |
2.5.2 解吸实验 | 第25页 |
2.5.3 Visual MINTEQ 模拟 | 第25-26页 |
第3章 NZVI 的制备和表征 | 第26-31页 |
3.1 NZVI 的制备 | 第26-28页 |
3.1.1 改良的液相还原法 | 第26-27页 |
3.1.2 制备步骤 | 第27-28页 |
3.2 TEM 表征 | 第28-29页 |
3.3 XRD 表征 | 第29页 |
3.4 BET 分析 | 第29-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NZVI 对溶液中 As(Ⅲ)和 Cd(Ⅱ)的吸附特性研究 | 第31-56页 |
4.1 NZVI 对 As(Ⅲ)的基本吸附特性 | 第31-33页 |
4.2 不同水质条件下 NZVI 对 As(Ⅲ)的吸附效果 | 第33-43页 |
4.2.1 溶液初始 pH 对 NZVI 吸附 As(Ⅲ)效果的影响 | 第33-36页 |
4.2.2 As(Ⅲ)初始浓度对 NZVI 吸附 As(Ⅲ)效果的影响 | 第36-38页 |
4.2.3 NZVI 投加量对 NZVI 吸附 As(Ⅲ)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4 正交试验 | 第39-40页 |
4.2.5 常见阴离子对 NZVI 吸附 As(Ⅲ)效果的影响 | 第40-42页 |
4.2.6 竞争金属离子对 NZVI 吸附 As(Ⅲ)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 NZVI 对 Cd(Ⅱ)的基本吸附特性 | 第43-44页 |
4.4 不同水质条件下 NZVI 对 Cd(Ⅱ)的吸附效果 | 第44-52页 |
4.4.1 溶液初始 pH 对 NZVI 吸附 Cd(Ⅱ)效果的影响 | 第44-46页 |
4.4.2 Cd(Ⅱ)初始浓度对 NZVI 吸附 Cd(Ⅱ)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4.4.3 NZVI 投加量对 NZVI 吸附 Cd(Ⅱ)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4.4.4 正交实验 | 第48-50页 |
4.4.5 常见阴离子对 NZVI 吸附 Cd(Ⅱ)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6 竞争金属离子对 NZVI 吸附 Cd(Ⅱ)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4.5 吸附等温线测定 | 第52-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NZVI 对 As(Ⅲ)和 Cd(Ⅱ)的吸附机理分析 | 第56-64页 |
5.1 NZVI―核壳‖结构 | 第56-57页 |
5.2 NZVI 对不同金属的吸附效果与氧化还原电位的关系 | 第57-59页 |
5.3 解吸实验 | 第59-63页 |
5.3.1 As(Ⅲ)解吸实验 | 第59-60页 |
5.3.2 Cd(Ⅱ)解吸实验 | 第60-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