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2,3-二羟基苯甲醛的Salamo型铜(Ⅱ)、钴(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光谱性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2-25页
    1.1 Salamo 型配体第13-14页
    1.2 Salamo 型配体的合成及反应机理第14-15页
    1.3 Salamo 型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配位模式第15-17页
    1.4 Salamo 型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7-20页
    1.5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1.6 创新点第21页
    1.7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1-25页
        1.7.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7.2 研究方法第22-25页
2 双 Salamo 型四肟配体 H_4L~1和 H_6L~2的合成及表征第25-35页
    2.1 实验部分第25-28页
        2.1.1 中间体的合成第25-27页
        2.1.2 H_4L~1配体的合成第27-28页
        2.1.3 H_6L~2配体的合成第28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8-34页
        2.2.1 核磁氢谱第28-30页
        2.2.2 元素分析第30页
        2.2.3 溶解性测定第30页
        2.2.4 红外光谱分析第30-32页
        2.2.5 紫外光谱分析第32-33页
        2.2.6 荧光光谱分析第33-34页
    2.3 小结第34-35页
3 配体 H_2L~3及其铜(II)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第35-47页
    3.1 实验部分第35-37页
        3.1.1 配体 H_2L~3的合成第35页
        3.1.2 铜(II)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单晶的培养第35页
        3.1.3 铜(II)配合物单晶的结构分析第35-37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7-46页
        3.2.1 核磁氢谱第37页
        3.2.2 元素分析第37-38页
        3.2.3 溶解性测定第38页
        3.2.4 红外光谱分析第38-39页
        3.2.5 紫外光谱分析第39-40页
        3.2.6 铜(II)配合物的摩尔电导率分析第40页
        3.2.7 铜(II)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第40-46页
    3.3 小结第46-47页
4 配体 H_2L~3的钴(II)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第47-55页
    4.1 实验部分第47-48页
        4.1.1 钴(II)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单晶的培养第47页
        4.1.2 钴(II)配合物单晶的结构分析第47-48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8-54页
        4.2.1 元素分析第48页
        4.2.2 溶解性测定第48-49页
        4.2.3 红外光谱分析第49页
        4.2.4 紫外光谱分析第49-50页
        4.2.5 钴(II)配合物摩尔电导率分析第50页
        4.2.6 荧光光谱分析第50-51页
        4.2.7 钴(II)配合物的单晶结构第51-54页
    4.3 小结第54-55页
5 配体 H_3L~4及其钴(II)配合物[{Co(L4~)(EtOH)}_2Co(H_2O)]·EtOH 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第55-69页
    5.1 实验部分第55-57页
        5.1.1 配体 H_3L~4的合成第55页
        5.1.2 钴(II)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单晶的培养第55-56页
        5.1.3 钴(II)配合物单晶的结构分析第56-57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57-68页
        5.2.1 核磁氢谱第57-58页
        5.2.2 元素分析第58页
        5.2.3 溶解性测定第58页
        5.2.4 红外光谱分析第58-60页
        5.2.5 紫外光谱分析第60页
        5.2.6 钴(II)配合物摩尔电导率分析第60-61页
        5.2.7 钴(II)配合物的单晶结构第61-68页
    5.3 小结第68-69页
6 配体 H_3L~4的钴(II)配合物[{Co(L~4)(n-PrOH)}_2Co(H_2O)]·n-PrOH 的合成、表征、晶体结构及溶剂效应第69-82页
    6.1 实验部分第69-70页
        6.1.1 钴(II)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单晶的培养第69页
        6.1.2 钴(II)配合物单晶的结构分析第69-70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70-81页
        6.2.1 核磁氢谱第70-71页
        6.2.2 元素分析第71页
        6.2.3 溶解性测定第71页
        6.2.4 红外光谱分析第71-72页
        6.2.5 紫外光谱分析第72-73页
        6.2.6 钴(II)配合物摩尔电导率分析第73页
        6.2.7 钴(II)配合物的溶剂效应第73-74页
        6.2.8 钴(II)配合物的单晶结构第74-81页
    6.3 小结第81-82页
7 配体 H_3L~4的铜(II)配合物[Cu_2(L~5)_2]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第82-93页
    7.1 实验部分第82-83页
        7.1.1 铜(II)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单晶的培养第82页
        7.1.2 铜(II)配合物单晶的结构分析第82-83页
    7.2 结果与讨论第83-92页
        7.2.1 配体 H_3L~4的断链反应第83-84页
        7.2.2 元素分析第84页
        7.2.3 溶解性测定第84-85页
        7.2.4 红外光谱分析第85页
        7.2.5 紫外光谱分析第85-86页
        7.2.6 荧光光谱分析第86-87页
        7.2.7 铜(II)配合物摩尔电导率分析第87页
        7.2.8 铜(II)配合物的单晶结构第87-92页
    7.3 小结第92-93页
结论第93-96页
致谢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度夫碱直链醚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下一篇: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5的合成及其耐水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