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金纳米颗粒的性质及其制备 | 第13-15页 |
1.1.1 柠檬酸钠还原法 | 第14页 |
1.1.2 相转移法 | 第14页 |
1.1.3 晶种法 | 第14-15页 |
1.2 金纳米颗粒在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5页 |
1.3 贵金属纳米簇 | 第15-19页 |
1.3.1 金、银纳米簇的合成及其应用 | 第16-18页 |
1.3.2 铜纳米簇的合成及其应用 | 第18-19页 |
1.4 本文构思 | 第19-20页 |
第2章 基于金纳米颗粒同端粒酶延伸反应的双重信号放大的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 第20-32页 |
2.1 前言 | 第20-2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1-24页 |
2.2.1 试剂和仪器 | 第21-22页 |
2.2.2 合成金纳米颗粒 | 第22页 |
2.2.3 Ab-DNA-AuNPs纳米复合物的制备 | 第22页 |
2.2.4 细胞的培养及端粒酶的提取 | 第22-23页 |
2.2.5 电极的处理及抗体的固定 | 第23页 |
2.2.6 金纳米颗粒辅助的电化学免疫反应及端粒酶延伸反应 | 第23页 |
2.2.7 酶催化的银沉积反应及电化学检测 | 第23-2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1页 |
2.3.1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原理分析 | 第24-25页 |
2.3.2 金纳米颗粒和端粒酶延伸反应的双重信号放大的考证 | 第25-26页 |
2.3.3 电化学交流阻抗的表征 | 第26-27页 |
2.3.4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27-28页 |
2.3.5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分析性能 | 第28-29页 |
2.3.6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特异性的考察 | 第29-30页 |
2.3.7 人的血清样品检测 | 第30-31页 |
2.4 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基于金纳米颗粒同端粒酶延伸反应的双重信号放大的电化学DNA生物传感技术用于核酸分子检测 | 第32-43页 |
3.1 前言 | 第32-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7页 |
3.2.1 试剂和仪器 | 第33-34页 |
3.2.2 金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34页 |
3.2.3 S1-R1-AuNPs纳米复合物的制备 | 第34-35页 |
3.2.4 细胞的培养及端粒酶的提取 | 第35页 |
3.2.5 电极的预处理及捕获探针的组装 | 第35-36页 |
3.2.6 电极表面目标物夹心反应过程 | 第36页 |
3.2.7 端粒酶延伸放大反应 | 第36页 |
3.2.8 酶催化的银沉积及电化学检测 | 第36-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2页 |
3.3.1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分析 | 第37-38页 |
3.3.2 金纳米颗粒和端粒酶延伸反应的双重信号放大的考证 | 第38-39页 |
3.3.3 电化学DNA传感器交流阻抗的表征 | 第39-40页 |
3.3.4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0-41页 |
3.3.5 电化学DNA传感器的分析性能 | 第41-42页 |
3.3.6 单碱基错配的考察 | 第42页 |
3.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基于聚T单链DNA为模板合成的荧光铜纳米簇用于铅离子的超灵敏非标记检测 | 第43-51页 |
4.1 前言 | 第43-4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4.2.1 试剂和仪器 | 第44页 |
4.2.2 荧光铜纳米簇的合成 | 第44页 |
4.2.3 Pb~(2+)的检测分析 | 第44-4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0页 |
4.3.1 荧光分析铅离子的基本原理 | 第45页 |
4.3.2 铜纳米簇的荧光性质及铅离子荧光检测的可行性考察 | 第45-46页 |
4.3.3 传感器的分析性能 | 第46-47页 |
4.3.4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7-48页 |
4.3.5 选择性考察 | 第48-49页 |
4.3.6 应用 | 第49-50页 |
4.4 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