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 殊途同归——“向太阳” | 第11-21页 |
(一) 殊途同归 | 第11-16页 |
1、何其芳——爱与美的执着追求者 | 第11-14页 |
2、艾青——行吟者 | 第14-16页 |
(二) “向太阳” | 第16-21页 |
1、何其芳——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宣传者、执行者和捍卫者 | 第16-18页 |
2、艾青——坎坷的命运和诗人的新生 | 第18-21页 |
二 何其芳与艾青诗歌理论之比较 | 第21-43页 |
(一) 何其芳与艾青诗歌观之比较 | 第21-24页 |
1、关于诗歌的本质特征问题 | 第21-23页 |
2、关于真实与真实性问题 | 第23-24页 |
(二) 何其芳与艾青诗歌意象之比较 | 第24-29页 |
1、自然意象 | 第26-27页 |
2、人物意象 | 第27-29页 |
(三) 何其芳与艾青诗歌形式范畴之比较 | 第29-36页 |
1、象征手法 | 第29-30页 |
2、隐喻、通感手法 | 第30-32页 |
3、诗歌的形式 | 第32-36页 |
(四) 何其芳与艾青关于诗歌发展道路问题的比较 | 第36-38页 |
(五) 何其芳与艾青批评理论实践之比较 | 第38-41页 |
(六) 何其芳与艾青诗人论之比较 | 第41-43页 |
三 何其芳和艾青的诗歌创作和理论对中国当代诗坛的影响和启示 | 第43-48页 |
(一) 诗歌的创作要介入生活 | 第43-44页 |
(二) 保持自己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 | 第44-46页 |
(三) 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注释 | 第49-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