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工程基础科学论文--水力学论文--工程水力学(水工建筑水力学)论文--泄水建筑物水力学论文

陡槽侧墙和底板联合掺气水流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7页
    1.1 概述第11-13页
    1.2 空化与空蚀第13-23页
        1.2.1 空化与空蚀的概念第13-14页
        1.2.2 影响空蚀的因素第14-16页
        1.2.3 空化与空蚀的机理第16-20页
        1.2.4 减免空蚀破坏的方法和措施第20-22页
        1.2.5 空化与空蚀的研究现状第22-23页
    1.3 掺气水流第23-27页
        1.3.1 掺气的定义和分类第23-26页
        1.3.2 掺气水流的运动规律和工程意义第26-27页
        1.3.3 掺气水流的研究现状第27页
    1.4 掺气减蚀第27-35页
        1.4.1 掺气减蚀的原理第27-28页
        1.4.2 掺气减蚀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原则第28-30页
        1.4.3 掺气减蚀设施及其水力要素第30-35页
    1.5 本文基金课题及其研究内容第35页
        1.5.1 基金课题第35页
        1.5.2 研究内容第35页
    1.6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二章 试验模型介绍第37-43页
    2.1 试验装置及设备第37-41页
    2.2 试验条件及工况第41-43页
第三章 底、侧空腔特性以及下泄流态稳定性分析第43-67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底空腔长度的理论、经验公式第43-48页
        3.2.1 微元法第43-45页
        3.2.2 抛射体计算法第45-46页
        3.2.3 因次分析经验公式第46-48页
    3.3 底空腔特性第48-53页
        3.3.1 底空腔长度在三级底坎坡比下随流量的变化规律第48-51页
        3.3.2 底空腔长度在三级侧坎坡比下随流量的变化规律第51-53页
    3.4 侧空腔长度的理论、经验公式第53-56页
        3.4.1 侧墙贴角型第54-55页
        3.4.2 侧墙突扩型第55-56页
    3.5 侧空腔特性第56-61页
        3.5.1 侧空腔长度在三级底坎坡比下随流量的变化规律第56-60页
        3.5.2 侧空腔长度在三级侧坎坡比下随流量的变化规律第60-61页
    3.6 联合掺气坎后水舌形态第61-65页
        3.6.1 稳定的下泄流态第62-63页
        3.6.2 相对稳定的下泄流态第63-64页
        3.6.3 比较不稳定的下泄流态第64-65页
    3.7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四章 掺气浓度在陡槽中的变化、分布规律第67-97页
    4.1 引言第67页
    4.2 掺气浓度随流量、底坎坡比的沿程变化规律第67-72页
    4.3 掺气浓度沿水深方向的沿程分布规律第72-78页
    4.4 掺气浓度沿水流横断面的沿程分布规律第78-82页
    4.5 掺气浓度随流量、侧坎坡比的沿程变化规律第82-87页
    4.6 掺气保护长度第87-94页
        4.6.1 底掺气保护长度估值与分析第88-91页
        4.6.2 侧掺气保护长度估值与分析第91-94页
    4.7 本章小节第94-9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97-99页
    5.1 结论第97-98页
    5.2 展望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5页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05-107页
    一、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5页
    二、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05-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豆制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的研究
下一篇:起伏地形地震斜率层析成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