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环境中芳香卤代烃的来源 | 第13-14页 |
1.2 芳香卤代烃的污染状况及危害 | 第14-16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1 物理法 | 第16-17页 |
1.3.2 生物法 | 第17页 |
1.3.3 化学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金属催化剂对芳香族有机卤化物还原脱卤的研究进展 | 第19-33页 |
2.1 金属及合金催化剂的催化脱卤 | 第19-20页 |
2.1.1 金属催化剂的催化脱卤 | 第19页 |
2.1.2 金属合金催化剂的催化脱卤 | 第19-20页 |
2.2 负载金属催化剂的催化脱卤 | 第20-21页 |
2.2.1 有机物载体负载金属催化剂的催化脱卤 | 第20页 |
2.2.2 无机物载体负载金属催化剂的催化脱卤 | 第20-21页 |
2.3 络合金属催化剂的催化脱卤 | 第21-24页 |
2.3.1 以有机磷为配体络合金属催化剂的催化脱卤 | 第22页 |
2.3.2 以咪唑盐为配体络合金属催化剂的催化脱卤 | 第22-24页 |
2.4 络合金属催化剂固相化的催化脱卤 | 第24-25页 |
2.5 催化还原脱卤的还原剂 | 第25-29页 |
2.5.1 用金属做还原剂进行催化脱卤反应 | 第25-26页 |
2.5.2 用氢气作为还原剂进行催化脱卤反应 | 第26-27页 |
2.5.3 用氢转移试剂为还原剂进行催化脱卤反应 | 第27-29页 |
2.6 金属催化剂催化还原芳香卤化物的影响因素 | 第29-30页 |
2.6.1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29页 |
2.6.2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29页 |
2.6.3 还原剂用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2.6.4 芳香卤化物种类的影响 | 第30页 |
2.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0页 |
2.8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 第30-33页 |
2.8.1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分析 | 第30-31页 |
2.8.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33-47页 |
3.1 药品与仪器 | 第33-34页 |
3.1.1 药品 | 第33-34页 |
3.1.2 仪器 | 第34页 |
3.2 主要实验仪器及使用条件 | 第34-36页 |
3.3 Pd(Ⅱ)-NHC-SBA-15催化剂制备 | 第36-38页 |
3.3.1 SBA-15的制备 | 第36页 |
3.3.2 N-甲基咪唑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产物结构测定 | 第36页 |
3.3.3 Pd(Ⅱ)-NHC络合物制备及其产物结构测定 | 第36-37页 |
3.3.5 Pd(Ⅱ)-NHC-SBA-15催化剂制备 | 第37-38页 |
3.4 SBA-15的表征 | 第38-39页 |
3.5 Pd(Ⅱ)-NHC-SBA-15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39-43页 |
3.5.1 红外光谱FTIR | 第39-40页 |
3.5.2 X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40-41页 |
3.5.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41-42页 |
3.5.4 N_2吸附脱附测试 | 第42-43页 |
3.6 Pd(Ⅱ)-NHC-SBA-15催化剂的催化还原脱卤研究 | 第43-44页 |
3.6.1 催化剂活性测试 | 第43-44页 |
3.6.2 脱卤产物分析方法 | 第44页 |
3.7 脱卤实验 | 第44-46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N-甲基咪唑配体络合金属Cu(Ⅰ)催化剂的合成及还原脱卤性能的研究 | 第47-61页 |
4.1 催化剂合成 | 第47-48页 |
4.1.1 Cu(Ⅰ)-NHC络合物制备及其产物结构测定 | 第47页 |
4.1.2 Cu(Ⅰ)-NHC-SBA-15制备 | 第47-48页 |
4.1.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8页 |
4.2 催化剂活性测试 | 第48-49页 |
4.2.1 底物 | 第48页 |
4.2.2 活性测试 | 第48-49页 |
4.2.3 分析方法 | 第49页 |
4.2.4 脱卤产物GC-MS测试结果 | 第49页 |
4.3 Cu(Ⅰ)-NHC-SBA-15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49-52页 |
4.3.1 红外光谱FTIR | 第49-51页 |
4.3.2 扫面电子显微镜SEM | 第51-52页 |
4.3.3 N_2吸附脱附测试 | 第52页 |
4.4 影响因子的正交试验 | 第52-54页 |
4.5 最优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54-59页 |
4.5.1 催化剂用量的确定 | 第54-55页 |
4.5.2 反应温度的确定 | 第55页 |
4.5.3 水合肼用量的确定 | 第55-56页 |
4.5.4 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56-57页 |
4.5.5 机理探讨 | 第57-58页 |
4.5.6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实验 | 第58-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结论 | 第61页 |
5.2 创新 | 第61-62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附录A(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2-73页 |
附录B(催化剂表征数据以及样品GC-MS数据) | 第73-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