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气微混合火焰燃烧及流场特性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IGCC技术 | 第12-14页 |
1.2.1 IGCC技术介绍 | 第12-13页 |
1.2.2 IGCC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3页 |
1.2.3 IGCC技术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13-14页 |
1.3 光学方法研究合成气流场特性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实验台系统 | 第17-27页 |
2.1 微混合燃烧器介绍 | 第17-18页 |
2.2 热态实验 | 第18-21页 |
2.2.1 热态实验系统介绍 | 第18-19页 |
2.2.2 火焰温度测量 | 第19-20页 |
2.2.3 火焰温度的修正 | 第20-21页 |
2.3 冷态实验 | 第21-26页 |
2.3.1 冷态实验系统介绍 | 第21-23页 |
2.3.2 平面PIV技术介绍 | 第23-24页 |
2.3.3 平面三维PIV技术介绍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合成气微混合燃烧火焰特性 | 第27-36页 |
3.1 本章概述 | 第27页 |
3.2 热态实验过程 | 第27-30页 |
3.2.1 实验前的准备 | 第27-28页 |
3.2.2 实验中的操作 | 第28-29页 |
3.2.3 实验结束注意事项 | 第29-30页 |
3.3 火焰特性 | 第30-33页 |
3.3.1 火焰图片 | 第30-32页 |
3.3.2 火焰温度特性 | 第32-33页 |
3.4 污染物分析 | 第33-35页 |
3.4.1 NOx排放特性 | 第33-34页 |
3.4.2 CO排放特性 | 第34-35页 |
3.5 燃烧效率 | 第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合成气微混合燃烧特性 | 第36-45页 |
4.1 本章概述 | 第36页 |
4.2 特征量分析 | 第36-38页 |
4.2.1 炉膛火焰充满度 | 第36-37页 |
4.2.2 喷嘴间距 | 第37-38页 |
4.3 不同炉膛火焰充满度下的燃烧特性 | 第38-42页 |
4.3.1 火焰图片 | 第38-39页 |
4.3.2 温度特性 | 第39-40页 |
4.3.3 NOx排放特性 | 第40-41页 |
4.3.4 CO排放特性 | 第41页 |
4.3.5 总结 | 第41-42页 |
4.4 不同L/D下的燃烧特性 | 第42-44页 |
4.4.1 火焰图片 | 第42页 |
4.4.2 温度特性 | 第42-43页 |
4.4.3 NOx排放特性 | 第43-44页 |
4.4.4 CO排放特性 | 第44页 |
4.4.5 总结 | 第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冷态实验的进行及结果分析 | 第45-71页 |
5.1 本章概述 | 第45页 |
5.2 PIV实验安全规程 | 第45页 |
5.3 如何做好冷态实验 | 第45-46页 |
5.4 冷态实验中的示踪粒子 | 第46-48页 |
5.4.1 示踪粒子的选择 | 第46-47页 |
5.4.2 示踪粒子的散布 | 第47-48页 |
5.4.3 示踪粒子的引出 | 第48页 |
5.5 冷态实验中的其他问题 | 第48-51页 |
5.5.1 询问区选择 | 第48-49页 |
5.5.2 时间间隔的选择 | 第49页 |
5.5.3 相机的调整 | 第49-50页 |
5.5.4 激光调整 | 第50页 |
5.5.5 图像后处理 | 第50-51页 |
5.6 平面PIV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58页 |
5.6.1 二维PIV测量区域 | 第51-52页 |
5.6.2 二维PIV测量的流场图片 | 第52页 |
5.6.3 合成气不同热值对冷态流场特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5.6.4 不同喷嘴分布对冷态流场的影响 | 第53-55页 |
5.6.5 不同喷嘴直径对冷态流场的影响 | 第55-56页 |
5.6.6 不同当量比对冷态流场的影响 | 第56-58页 |
5.7 平面三维PIV实验结果分析 | 第58-69页 |
5.7.1 平面三维PIV测量区域 | 第58-59页 |
5.7.2 平面三维PIV测量的流场图片 | 第59-62页 |
5.7.3 等流速及等动量流场特性分析 | 第62-65页 |
5.7.4 不同热值下的流场特性分析 | 第65-66页 |
5.7.5 9喷口下的流场特性分析 | 第66-68页 |
5.7.6 不同热值下单个喷口对比 | 第68-69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4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不足与今后工作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