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2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存在的问题 | 第9-12页 |
1.2.1 能级匹配问题 | 第10-11页 |
1.2.2 薄膜形态的调控问题 | 第11-12页 |
1.2.3 稳定性的问题 | 第12页 |
1.3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和结构 | 第12-14页 |
1.4 太阳能电池的几个重要的参数 | 第14-15页 |
1.5 共轭聚合物的分子结构 | 第15-18页 |
1.6 理想的聚合物 | 第18-29页 |
1.6.1 D-A 共轭聚合物的能级对太阳能电池的影响 | 第19-20页 |
1.6.2 D-A 共轭聚合物的共平面对太阳能电池的影响 | 第20-21页 |
1.6.3 D-A 共轭聚合物的分子量对太阳能电池的影响 | 第21页 |
1.6.4 D-A 聚合物的末端取代和杂质对太阳能电池的影响 | 第21-22页 |
1.6.5 D-A 型共轭聚合物侧链对光伏器件的影响 | 第22-29页 |
1.7 DPP 衍生物太阳电池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29-30页 |
1.8 本课题提出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含吡咯并吡咯二酮(DPP)的液晶侧链低带隙 D-A 共轭聚合物应用于太阳能电池 | 第32-49页 |
2.1 引言 | 第32-3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3-37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33-34页 |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4页 |
2.2.3 器件结构的制备 | 第34-35页 |
2.2.4 合成路线 | 第35页 |
2.2.5 合成步骤 | 第35-37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37-48页 |
2.3.1 结构表征 | 第37-40页 |
2.3.2 热稳定性 | 第40页 |
2.3.3 液晶性能 | 第40-42页 |
2.3.4 光学性能 | 第42-43页 |
2.3.5 微观结构 | 第43-45页 |
2.3.6 电学特性 | 第45-46页 |
2.3.7 光伏性能 | 第46-47页 |
2.3.8 微观形貌 | 第47-48页 |
2.4 结论 | 第48-49页 |
第三章 基于吡咯并吡咯二酮(DPP)硅氧烷侧链功能化改性的低带隙 D-A 光伏物质的设计和合成 | 第49-65页 |
3.1 引言 | 第49-5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0-55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50-51页 |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51页 |
3.2.3 合成路线 | 第51-53页 |
3.2.4 材料的合成 | 第53-5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4页 |
3.3.1 结构表征 | 第55-58页 |
3.3.2 热稳定分析 | 第58-59页 |
3.3.3 光学特性 | 第59-61页 |
3.3.4 电化学特性 | 第61-62页 |
3.3.5 微观结构特性 | 第62-63页 |
3.3.6 表面能特性 | 第63-64页 |
3.4 结论 | 第64-6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4.1 结论 | 第65-66页 |
4.2 展望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