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钢论文--钢的组织与性能论文

钢中渗碳体温变形机制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课题背景第9-13页
        1.1.1 珠光体钢第9-11页
        1.1.2 渗碳体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选题意义和目的第14-15页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页
    1.5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2章 实验方法及过程第16-21页
    2.1 实验材料第16页
    2.2 试验方法及过程第16-21页
        2.2.1 球化处理第16-17页
        2.2.4 不同条件下温变形处理第17-18页
        2.2.5 金相观察第18-19页
        2.2.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第19页
        2.2.7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第19-21页
第3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1-40页
    3.1 金相分析第21-29页
        3.1.1 原始试样第21-22页
        3.1.2 变形后试样第22页
        3.1.3 渗碳体粒径统计第22-28页
        3.1.4 层片状渗碳体第28-29页
    3.2 SEM 分析第29-30页
        3.2.1 片状渗碳体的变形第29-30页
        3.2.2 片状渗碳体的断裂第30页
    3.3 GLEEBLE 温变形分析第30-32页
    3.4 TEM 分析第32-39页
        3.4.1 会聚束电子衍射分析第32-34页
        3.4.2 菊池线测量晶粒扭转第34-36页
        3.4.3 渗碳体 TEM 分析第36-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讨论第40-51页
    4.1 晶粒统计结果分析第40-43页
        4.1.1 温度对渗碳体颗粒的影响第40-42页
        4.1.2 钢中渗碳体温变形机制讨论第42-43页
    4.2 渗碳体的晶面间距变化分析第43-44页
    4.3 渗碳体的 TEM 分析第44-50页
        4.3.1 渗碳体中的位错第44-48页
        4.3.2 渗碳体变形机制第48-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致谢第56-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u-P-Cr-Ni-Mo双相耐候钢组织对其力学行为的影响
下一篇:C/C复合材料激光辐照应力场数值模拟及其微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