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理论 | 第13-2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1.1 劳动力 | 第13页 |
2.1.2 农业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 | 第13页 |
2.1.3 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 | 第13-14页 |
2.1.4 农村劳动力转移 | 第14页 |
2.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 | 第14-20页 |
2.2.1 刘易斯理论 | 第14页 |
2.2.2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 第14-15页 |
2.2.3 托达罗模型 | 第15页 |
2.2.4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5-16页 |
2.2.5 劳动组合理论 | 第16页 |
2.2.6 新劳动力迁移理论 | 第16-17页 |
2.2.7 农村城镇化理论 | 第17-20页 |
第三章 清远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 第20-26页 |
3.1 清远市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3.1.1 清远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3.1.2 清远市清远市在广东省基本情况 | 第21页 |
3.2 清远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 | 第21-22页 |
3.3 清远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 第22-26页 |
3.3.1 转移规模 | 第22-23页 |
3.3.2 转移地域 | 第23页 |
3.3.3 转移结构 | 第23-24页 |
3.3.4 就业行业 | 第24页 |
3.3.5 回流创业 | 第24-26页 |
第四章 清远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分析 | 第26-35页 |
4.1 清远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4.1.1 农民工就业环境发生变化,就业压力和成本增大 | 第26页 |
4.1.2 乡镇企业对乡村从业人员的吸收力度减弱 | 第26-27页 |
4.1.3 外出劳动力专业技能不足,就业机会少 | 第27-28页 |
4.1.4 用工信息不畅,农民利益难保 | 第28-29页 |
4.2 清远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制约因素分析 | 第29-35页 |
4.2.1 制度的制约 | 第29-31页 |
4.2.2 劳动力市场的制约 | 第31-33页 |
4.2.3 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制约 | 第33-34页 |
4.2.4 清远市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 | 第34-35页 |
第五章 促进清远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 第35-43页 |
5.1 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制度 | 第35-36页 |
5.1.1 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 第35页 |
5.1.2 创新城乡户籍管理制度 | 第35-36页 |
5.1.3 创新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 | 第36页 |
5.2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 第36-37页 |
5.2.1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 第37页 |
5.2.2 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的服务体系 | 第37页 |
5.3 拓宽就业渠道,多形式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 第37-39页 |
5.3.1 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 第38页 |
5.3.2 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非农领域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容量 | 第38-39页 |
5.3.3 努力扩大劳务输出 | 第39页 |
5.4 强化教育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适应能力 | 第39-42页 |
5.4.1 要转变教育观念 | 第40-41页 |
5.4.2 要继续抓好农村的基础教育 | 第41页 |
5.4.3 全面重视和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 第41-42页 |
5.5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民营企业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