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论文--外部设备论文--接口装置、插件论文

IEEE 1394物理层链路接口的设计与验证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1页
    1.1 IEEE 1394 发展背景第7页
    1.2 IEEE 1394 主要技术特点第7-8页
    1.3 本文研究意义第8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第8-11页
第二章 IEEE 1394 通信模型及物理层结构组成第11-21页
    2.1 IEEE 1394 通信模型第11-14页
        2.1.1 IEEE 1394 传输模式第11-12页
        2.1.2 IEEE 1394 协议层第12-14页
    2.2 物理层结构组成第14-20页
        2.2.1 仲裁第15页
        2.2.2 PHY 寄存器第15-17页
        2.2.3 PHY 包解码与产生第17-18页
        2.2.4 端口第18页
        2.2.5 节点状态监控第18-19页
        2.2.6 SerDes第19页
        2.2.7 时钟产生第19页
        2.2.8 链路接口与物理层内部逻辑的联系第19-20页
    2.3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链路接口的设计第21-55页
    3.1 链路接口概述第21-25页
        3.1.1 功能概述第21页
        3.1.2 接口连接与信号描述第21-25页
    3.2 链路接口设计概述第25-26页
        3.2.1 子模块简介第25页
        3.2.2 时钟信号第25-26页
        3.2.3 复位信号第26页
    3.3 同步模块第26-32页
        3.3.1 功能描述第26-27页
        3.3.2 LReq 同步第27-28页
        3.3.3 Ctl-D 同步第28页
        3.3.4 Beta 发送同步状态机第28-29页
        3.3.5 Alpha 发送状态机第29-30页
        3.3.6 Ctl-D 输出驱动控制第30-31页
        3.3.7 同步有效数据指示第31-32页
    3.4 驱动模块第32-35页
        3.4.1 功能描述第32页
        3.4.2 上电复位等待第32页
        3.4.3 接口复位与禁止第32-33页
        3.4.4 LinkOn 脉冲输出第33-34页
        3.4.5 接口初始化第34-35页
    3.5 控制模块第35-53页
        3.5.1 功能描述第35-36页
        3.5.2 LReq 请求解码第36-42页
        3.5.3 发送进程第42-46页
        3.5.4 接收进程第46-47页
        3.5.5 状态传输进程第47-52页
        3.5.6 CtlOut、DOut 输出选通第52页
        3.5.7 LinkOn 事件指示第52-53页
    3.6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链路接口的功能验证第55-69页
    4.1 验证概述第55-56页
    4.2 验证环境与平台搭建第56-58页
        4.2.1 验证环境第56页
        4.2.2 验证平台搭建第56-58页
    4.3 测试用例与验证结果第58-67页
        4.3.1 定向测试第58-59页
        4.3.2 链路接口功能测试用例第59-67页
    4.4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致谢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语义计算的法律支持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WSN中基于位置辅助多播的能量感知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