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产品论文

THTBN/MWNTs-OH PU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气敏响应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部分 绪论第9-35页
    第1节 挥发性气体的检测第9-13页
        1.1.1 大型仪器检测第9-10页
        1.1.2 金属氧化物掺杂传感器第10-11页
        1.1.3 高分子聚合物传感器第11-12页
        1.1.4 炭黑掺杂导电复合材料第12-13页
    第2节 常见的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第13-15页
    第3节 碳纳米管的简介第15-17页
    第4节 碳纳米管的合成第17-20页
        1.4.1 电弧放电法合成CNTs第17-18页
        1.4.2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合成CNTs第18-19页
        1.4.3 激光烧蚀法合成CNTs第19-20页
    第5节 碳纳米管的性质第20-23页
        1.5.1 机械性能第20-21页
        1.5.2 化学稳定性能第21页
        1.5.3 电学性能第21页
        1.5.4 热力学性能第21-22页
        1.5.5 光学性能第22-23页
    1.6 碳纳米管的功能化第23-28页
        1.6.1 羧基功能化第23-24页
        1.6.2 酰卤功能化第24-25页
        1.6.3 酰胺功能化第25-26页
        1.6.4 羟基功能化第26-27页
        1.6.5 烷基功能化第27-28页
    1.7 碳纳米管的分散性第28-30页
        1.7.1 超声处理第28-29页
        1.7.2 机械混合处理第29页
        1.7.3 化学混合处理第29-30页
    1.8 组装CNTs/聚合物的方法第30-32页
        1.8.1 溶解混合第30-31页
        1.8.2 熔融混合第31页
        1.8.3 原位聚合第31-32页
        1.8.4 乳液混合第32页
        1.8.5 其他方式第32页
    1.9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创新之处第32-35页
        1.9.1 研究目的第32页
        1.9.2 研究内容第32-33页
        1.9.3 创新之处第33-35页
§第2部分 THTBN/MWNTs-OH PU导电复合材料制备、薄膜组装及表征第35-53页
    前言第35页
    第1节 原材料和试剂第35-36页
    第2节 实验过程第36-38页
        2.2.1 CTBN的改性第36-37页
        2.2.2 聚氨酯导电复合薄膜的制备第37-38页
    第3节 材料表征第38-40页
        2.3.1 实验仪器第38-40页
    第4节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0-51页
        2.4.1 红外光谱分析第40-42页
        2.4.2 THTBN的核磁图谱分析第42-43页
        2.4.3 X射线衍射(XRD)图谱分析第43-44页
        2.4.4 MWNTs-OH的分散行为研究第44-46页
        2.4.5 热重(TG)分析第46-47页
        2.4.6 多功能成像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第47-49页
        2.4.7 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第49-51页
    第5节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3部分 THTBN/MWNTs-OH PU导电复合薄膜的气敏响应特性第53-67页
    前言第53页
    第1节 实验仪器第53-54页
        3.1.1 数字式万用欧姆表第53页
        3.1.2 气敏元件测试仪第53-54页
    第2节 实验操作第54-56页
        3.2.1 对不同饱和溶剂的响应性测定第54-55页
        3.2.2 导电复合材料的恢复性、响应性测定第55-56页
    第3节 气敏性能测定第56-65页
        3.3.1 MWNTs-OH含量对最初电阻值的影响第56-57页
        3.3.2 不同饱和溶剂蒸汽的响应性能测定第57-59页
        3.3.3 MWNTs-OH含量对气敏响应性能的影响第59-61页
        3.3.4 操作温度对气敏响应性能的影响第61页
        3.3.5 在饱和溶剂蒸汽中的气敏响应情况第61-63页
        3.3.6 浓度变化对气敏响应性能的影响第63-64页
        3.3.7 最复使用性能的测定第64-65页
    第4节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4部分 结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81页
致谢第81-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淮化气芳构化催化剂Zn/(HZSM-5+γ-Al2O3)的酸催化特性研究
下一篇:可见光响应高性能Pr-N-P-TiO2纳米光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