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半刚性链高分子体系相行为的自洽场理论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目录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52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从柔性高斯链到半刚性蠕虫状链第16-21页
  §1.2.1 配分函数第16-17页
  §1.2.2 路径积分第17-19页
  §1.2.4 相互作用描述第19-21页
 §1.3 半刚性链嵌段高分子第21-36页
  §1.3.1 实验研究第22-25页
  §1.3.2 理论与模拟第25-36页
   §1.3.2.1 强分凝理论第25-28页
   §1.3.2.2 无规相近似第28-29页
   §1.3.2.3 弱分凝理论第29-30页
   §1.3.2.4 自洽场理论第30-34页
   §1.3.2.5 场论动力学第34-35页
   §1.3.2.6 分子模拟方法第35-36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第36-39页
 参考文献第39-52页
第二章 基于蠕虫状链模型的自洽场理论的数值算法第52-75页
 §2.1 引言第52-53页
 §2.2 蠕虫状链自洽场理论第53-57页
  §2.2.1 蠕虫状链模型及体系配分函数第53-56页
  §2.2.2 链传播因子的扩散方程第56-57页
  §2.2.3 平均场近似第57页
 §2.3 球谐函数法(spherical harmonic method)第57-61页
 §2.4 实空间有限体积法(real-space finite volume algorithm)第61-63页
  §2.4.1 球面三角网格划分第61-62页
  §2.4.2 有限体积法求解角度Laplace算符第62-63页
 §2.5 可靠性验证第63-70页
  §2.5.1 Rod-Coil嵌段共聚物第63-65页
  §2.5.2 近晶A相结构(smectic-A)第65-70页
 §2.6 本章小结第70-71页
 附录A:SPHEREPACK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第三章 Rod-Coil嵌段高分子体系的熵致液晶相行为第75-90页
 §3.1 引言第75-77页
 §3.2 理论和方法第77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77-85页
  §3.3.1 Smectic-C相第77-82页
  §3.3.2 一维空间相图第82-85页
 §3.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第四章 Rod-Coil嵌段高分子的微相分离与取向相互作用的竞争第90-120页
 §4.1 引言第90-91页
 §4.2 理论和方法第91-97页
  §4.2.1 自洽场理论第91-93页
  §4.2.2 混合数值算法(hybrid method)第93-97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97-112页
  §4.3.1 相互作用体系μ/χ=4第97-105页
   §4.3.1.1 isotropic相与nematic相第98-99页
   §4.3.1.2 有序-无序相转变(ODT)第99-100页
   §4.3.1.3 有序-有序相转变(OOT)第100页
   §4.3.1.4 单层smectic结构第100-102页
   §4.3.1.5 双层smectic结构第102-105页
  §4.3.2 相互作用体系μ/χ=1第105-107页
  §4.3.3 相互作用体系χN=0第107-112页
 §4.4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0页
第五章 Rod-Coil嵌段高分子与Rod(Coil)均聚物共混体系的相行为第120-149页
 §5.1 引言第120-121页
 §5.2 理论与方法第121-125页
 §5.3 Rod-Coil/Rod两元共混体系第125-135页
  §5.3.1 相图第126-129页
  §5.3.2 微区尺寸、界面形态与液晶取向第129-135页
 §5.4 Rod-Coi/Coil两元共混体系第135-144页
  §5.4.1 相图第136-138页
  §5.4.2 微区尺寸、界面形态与液晶取向第138-144页
 §5.5 本章小结第144-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49页
作者简历第149-15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50-151页
致谢第151-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包结络合作用的超分子水凝胶和大分子自组装的研究
下一篇:全共轭聚烷基噻吩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自组装及光伏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