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2 抗连续性倒塌规范现状 | 第12-15页 |
1.2.1 英国规范规程 | 第12-13页 |
1.2.2 欧洲 Eurocode1 规范 | 第13页 |
1.2.3 美国相关规范规程 | 第13-14页 |
1.2.4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第14-15页 |
1.3 连续性倒塌的理论分析现状 | 第15-17页 |
1.3.1 结构抗连续倒塌抗力的力学机制 | 第15页 |
1.3.2 结构的鲁棒性 | 第15-16页 |
1.3.3 构件的重要性 | 第16-17页 |
1.4 连续性倒塌的数值模拟 | 第17-19页 |
1.4.1 基于有限元程序的数值模拟 | 第17-18页 |
1.4.2 连续倒塌数值模拟关键问题 | 第18-19页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连续倒塌数值分析方法 | 第21-29页 |
2.1 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2.2 纤维梁单元 | 第22-25页 |
2.2.1 纤维梁单元材料本构模型 | 第23-24页 |
2.2.2 试验对比 | 第24-25页 |
2.3 壳单元模型 | 第25-28页 |
2.3.1 分层壳单元材料本构模型 | 第26页 |
2.3.2 分层壳单元在剪力墙计算中的实现 | 第26-27页 |
2.3.3 试验对比 | 第27-28页 |
2.4 局部破坏的模拟 | 第28-29页 |
第3章 转换层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 | 第29-47页 |
3.1 转换结构特点及设计原则 | 第29-31页 |
3.1.1 转换结构力学特性 | 第29-30页 |
3.1.2 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设计原则 | 第30-31页 |
3.2 结构算例与模拟分析 | 第31-34页 |
3.2.1 工程概况 | 第31-33页 |
3.2.2 数值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3.3 底部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 | 第34-44页 |
3.3.1 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3.3.2 转换层角柱失效 | 第36-38页 |
3.3.3 转换层长边边柱失效 | 第38-39页 |
3.3.4 剪力墙下的长边框支柱的失效 | 第39-41页 |
3.3.5 转换层内部框支柱失效 | 第41-43页 |
3.3.6 底层框架及转换层结构连续倒塌规律分析 | 第43-44页 |
3.4 转换层结构的抗连续倒塌策略 | 第44-45页 |
3.4.1 防止连续倒塌的建筑措施 | 第44-45页 |
3.4.2 防止连续倒塌的结构措施 | 第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转换层上部的框-剪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 | 第47-63页 |
4.1 框-剪结构特点及设计原则 | 第47-49页 |
4.1.1 框-剪结构力学特性 | 第48页 |
4.1.2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原则 | 第48-49页 |
4.2 框架部分拆除工况分析 | 第49-54页 |
4.2.1 框架部分抗连续倒塌机制 | 第49-50页 |
4.2.2 三层角柱拆除工况分析 | 第50-51页 |
4.2.3 三层长边中柱拆除工况分析 | 第51-52页 |
4.2.4 三层内部中柱拆除工况分析 | 第52-54页 |
4.2.5 转换层上部框架-剪力墙结构连续倒塌规律分析 | 第54页 |
4.2.6 力学机制总结 | 第54页 |
4.3 剪力墙拆除工况分析 | 第54-58页 |
4.3.1 L 型剪力墙拆除工况分析 | 第55-56页 |
4.3.2 一字型剪力墙拆除工况分析 | 第56-57页 |
4.3.3 力学机制总结 | 第57-58页 |
4.4 框-剪结构抗连续倒塌措施 | 第58-61页 |
4.4.1 抗连续倒塌设计的措施 | 第58-59页 |
4.4.2 与结构抗震设计的关系 | 第59-60页 |
4.4.3 失效工况的控制 | 第60页 |
4.4.4 竖向构件轴压比控制 | 第60-61页 |
4.4.5 连接节点的可靠性 | 第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7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3-64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