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光谱遥感岩矿识别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岩矿光谱的响应机理及光谱特征分析 | 第17-29页 |
2.1 岩矿光谱的响应机理 | 第17-21页 |
2.1.1 能级跃迁 | 第18页 |
2.1.2 电子过程 | 第18-21页 |
2.1.3 基团振动 | 第21页 |
2.2 岩石矿物光谱外在机制 | 第21-24页 |
2.2.1 矿物颗粒效应 | 第22页 |
2.2.2 视场几何 | 第22-23页 |
2.2.3 风化作用 | 第23页 |
2.2.4 矿物混合 | 第23页 |
2.2.5 岩石表面的粗糙度及其产状 | 第23-24页 |
2.3 主要岩矿的光谱特征 | 第24-27页 |
2.3.1 碳酸盐的光谱特征 | 第24-25页 |
2.3.2 氢氧化物的光谱特征 | 第25-26页 |
2.3.3 含铁离子的矿物 | 第26-27页 |
2.4 矿物光谱处理方法 | 第27-28页 |
2.5 基于光谱数据的矿物识别方法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岩矿数据获取及处理 | 第29-45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9页 |
3.2 岩矿样品的采集及制备 | 第29页 |
3.3 岩矿样品的实验室分析 | 第29-34页 |
3.3.1 实验仪器 | 第29-31页 |
3.3.2 岩矿化学元素含量分析 | 第31-32页 |
3.3.3 岩矿光谱测定 | 第32-34页 |
3.4 光谱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34-45页 |
3.4.1 光谱微分技术 | 第34-36页 |
3.4.2 岩矿Fe元素的百分含量与光谱反射率的相关分析 | 第36-39页 |
3.4.3 光谱特征因子的提取 | 第39-41页 |
3.4.4 影响Fe元素含量的光谱特征因子 | 第41-42页 |
3.4.5 去除连续统的光谱特征因子提取 | 第42-45页 |
第四章 Fe元素含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5-60页 |
4.1 多元回归的基本理论 | 第45-49页 |
4.1.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 | 第45-46页 |
4.1.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 | 第46-49页 |
4.2 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9-60页 |
4.2.1 多元回归分析的主要步骤 | 第49-50页 |
4.2.2 多元回归模型建立过程 | 第50-58页 |
4.2.3 模型的检验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从事项目目录 | 第68-69页 |
附录C 44块样品原始光谱曲线图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