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个人信息权保护案例分析 | 第11-14页 |
(一)基本案情 | 第11-12页 |
(二)案例揭示的主要问题 | 第12-14页 |
1.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权利内容不同 | 第12-13页 |
2.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双方主体地位不同 | 第13-14页 |
二、个人信息权的基本理论 | 第14-20页 |
(一)个人信息权 | 第14-15页 |
1.个人信息权的概念 | 第14页 |
2.个人信息权的特征 | 第14-15页 |
(二)个人信息权的属性 | 第15-16页 |
1.个人信息权的民事权利属性 | 第15-16页 |
2.个人信息权的人格权属性 | 第16页 |
(三)个人信息权与其他具体人格权的界限 | 第16-20页 |
1.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界限 | 第16-18页 |
2.个人信息权与姓名权的界限 | 第18页 |
3.个人信息权与肖像权的界限 | 第18-19页 |
4.个人信息权与名誉权的界限 | 第19-20页 |
三、个人信息流通中的利益矛盾 | 第20-24页 |
(一)个人信息流通中具体的利益矛盾 | 第20-21页 |
1.信息主体和信息控制人个人利益的矛盾 | 第20-21页 |
2.信息主体群体和信息控制人群体的矛盾 | 第21页 |
3.信息主体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公益的利益矛盾 | 第21页 |
(二)利益位阶与利益矛盾的化解 | 第21-24页 |
1.确立个人信息权解决信息主体与信息控制人之矛盾 | 第22页 |
2.明确个人信息权的界限以解决个人利益与社会公益之矛盾 | 第22-24页 |
四、域外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分析 | 第24-28页 |
(一)域外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状况 | 第24-25页 |
1.美国对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状况 | 第24页 |
2.德国对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状况 | 第24-25页 |
3.日本对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状况 | 第25页 |
(二)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模式分析 | 第25-28页 |
1.分散保护模式 | 第26页 |
2.统一保护模式 | 第26-27页 |
3.折衷模式 | 第27-28页 |
五、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建议 | 第28-32页 |
(一)民法典编纂与个人信息权保护 | 第28-30页 |
1.明确个人信息权 | 第28页 |
2.丰富个人信息权的权利内容 | 第28-30页 |
(二)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制度的构想 | 第30-32页 |
1.合法性原则:手段和目的双重合法 | 第30页 |
2.意思自治原则:加强保护知情权和同意权 | 第30页 |
3.比例原则:收集和使用的最少化 | 第30-31页 |
4.个人信息的妥善保管义务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