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城市化时空格局测度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8页
1 绪论第13-18页
    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1.1 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对城市化质量提升的时代要求第13页
        1.1.2 中部地区城市化数量和质量问题突出第13-14页
        1.1.3 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关系到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第14页
    1.2 选题意义第14-16页
        1.2.1 理论意义第14-15页
        1.2.2 实践意义第15-16页
    1.3 研究方法第16页
        1.3.1 方法论第16页
        1.3.2 具体方法第16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第16-18页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第18-39页
    2.1 城市化概念和内涵第18-21页
        2.1.1 不同学科关于城市化内涵界定第18-19页
        2.1.2 综合性城市化内涵界定第19-21页
        2.1.3 本文对城市化内涵的界定第21页
    2.2 城市化相关理论第21-29页
        2.2.1 区位理论第21-23页
        2.2.2 区域空间发展理论第23-25页
        2.2.3 结构理论第25-27页
        2.2.4 城市化生态学派理论第27-29页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29-39页
        2.3.1 国外文献综述第29-30页
        2.3.2 国内文献综述第30-38页
        2.3.3 述评第38-39页
3 “经济-社会-生态”城市化测度指标体系和方法概述第39-47页
    3.1 指标体系选取第39-42页
        3.1.1 选取原则第39-40页
        3.1.2 指标体系构建第40页
        3.1.3 指标体系说明第40-42页
    3.2 测度方法概述第42-47页
        3.2.1 熵值法第42-43页
        3.2.2 标准差第43页
        3.2.3 泰尔系数第43-44页
        3.2.4 ESDA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第44-45页
        3.2.5 耦合协调度模型第45-47页
4. 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城市化时空格局测度第47-68页
    4.1 研究区域概况第47-50页
        4.1.1 区域概况第47-49页
        4.1.2 研究时空尺度界定和基础资料来源第49-50页
    4.2 指标权重分析第50-52页
        4.2.1 总分析第50页
        4.2.2 分指标分析第50-52页
    4.3 城市化子系统时空演变特征第52-60页
        4.3.1 时间演变特征第52-54页
        4.3.2 空间演变特征第54-60页
    4.4 城市化时空演变特征第60-67页
        4.4.1 城市化时间演变特征第60-62页
        4.4.2 城市化空间演变特征第62-67页
    4.5 小结第67-68页
5. 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城市化耦合协调性测度及调控路径第68-80页
    5.1 耦合协调性测度第68-76页
        5.1.1 “经济-社会-生态”城市化协调性内涵第68页
        5.1.2 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城市化耦合性测度第68-71页
        5.1.3 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城市化协调性测度第71-76页
    5.2 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城市化调控路径第76-80页
        5.2.1 城市化协调导向调控路径第76-80页
6. 结论与讨论第80-84页
    6.1 结论第80-82页
    6.2 讨论第82-84页
        6.2.1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82页
        6.2.2 不足之处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附表第90-10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北省城市化质量评价及其时空差异分析
下一篇:发现系统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