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总结 | 第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1.4.1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页 |
1.4.2 论文的不足 | 第16-17页 |
2 大气污染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2.1 经济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1.1 外部性理论 | 第17-18页 |
2.1.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8-19页 |
2.2 大气污染治理的财政政策作用机制 | 第19-27页 |
2.2.1 大气污染治理的财政政策传导途径 | 第19-20页 |
2.2.2 大气污染治理的财政支出政策作用机制 | 第20-23页 |
2.2.3 大气污染治理的税收政策作用机制 | 第23-27页 |
3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以及形成原因 | 第27-37页 |
3.1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 第27-33页 |
3.1.1 空气质量标准与指标 | 第27页 |
3.1.2 总体情况 | 第27-30页 |
3.1.3 主要污染物历年排放变化情况 | 第30-33页 |
3.2 我国大气污染的形成原因分析 | 第33-37页 |
3.2.1 “外部不经济”现象导致工业化过程中的过度排放 | 第33页 |
3.2.2 “囚徒困境”导致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非合作 | 第33-34页 |
3.2.3 能源消费总量巨大且结构不合理 | 第34-35页 |
3.2.4 煤炭生产使用工序问题 | 第35-36页 |
3.2.5 机动车尾气排放量超标 | 第36页 |
3.2.6 其他原因 | 第36-37页 |
4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财政政策现状与问题 | 第37-53页 |
4.1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相关法规 | 第37-40页 |
4.1.1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历程 | 第37-38页 |
4.1.2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38-40页 |
4.2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财政政策 | 第40-50页 |
4.2.1 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财政支出情况分析 | 第40-45页 |
4.2.2 我国与大气污染相关的税收政策分析 | 第45-50页 |
4.3 我国现行大气污染治理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50-53页 |
4.3.1 财政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50页 |
4.3.2 税收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50-53页 |
5 发达国家大气污染治理的财政政策 | 第53-61页 |
5.1 美国大气污染治理的财政政策 | 第53-56页 |
5.1.1 美国环境财政预算支出概况 | 第53-54页 |
5.1.2 美国环境税费制度 | 第54-55页 |
5.1.3 美国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分析 | 第55-56页 |
5.2 英国大气污染治理的财税政策 | 第56-57页 |
5.3 德国大气污染治理的财税政策 | 第57-58页 |
5.4 国外案例的经验与启示 | 第58-61页 |
5.4.1 有针对性的提高财政支出规模 | 第58页 |
5.4.2 实行约束与激励并存的环保税制度 | 第58页 |
5.4.3 创新大气治理的财政投融资模式 | 第58-61页 |
6 大气污染治理的财政政策建议 | 第61-67页 |
6.1 优化财政支出制度,确保支出合理有效 | 第61-63页 |
6.1.1 建立健全环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61-62页 |
6.1.2 保障大气污染治理投资 | 第62-63页 |
6.1.3 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 第63页 |
6.1.4 增加环保科技研发投入 | 第63页 |
6.2 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形成有效的约束及激励制度 | 第63-65页 |
6.2.1 绿化相关税种,加强税收约束作用 | 第63-64页 |
6.2.2 完善税收优惠,形成有效激励制度 | 第64-65页 |
6.3 充分借助市场力量,多渠道筹集环保资金 | 第65页 |
6.4 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激励企业节能减排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 第71-73页 |
后记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