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射频干燥技术概述 | 第13-15页 |
1.2.1 射频干燥的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1.2.2 射频加热与其它加热方式的比较 | 第14-15页 |
1.2.3 物料的介电特性 | 第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1 射频技术的应用领域 | 第15-17页 |
1.3.2 褐煤干燥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3 褐煤干燥特性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案 | 第19-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5 小结 | 第20-21页 |
2 澳洲褐煤介电特性的试验研究 | 第21-3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2.1.1 材料 | 第21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2.1.3 样品制备 | 第22页 |
2.1.4 介电特性测量 | 第22-23页 |
2.1.5 穿透深度计算 | 第23-24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0页 |
2.2.1 测试频率对澳洲褐煤介电特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2 温度和含水率对澳洲褐煤介电特性的影响 | 第25-28页 |
2.2.3 测试频率对射频穿透深度的影响 | 第28页 |
2.2.4 含水率和温度对射频穿透深度的影响 | 第28-30页 |
2.3 小结 | 第30-31页 |
3 澳洲褐煤干燥特性的试验研究 | 第31-4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5页 |
3.1.1 材料及预处理 | 第31页 |
3.1.2 仪器设备 | 第31-33页 |
3.1.3 单因素试验设计 | 第33页 |
3.1.4 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3.1.5 Weibull 分布函数 | 第34-35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2页 |
3.2.1 褐煤粒径对干燥特性的影响 | 第35-37页 |
3.2.2 极板间距对干燥特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3 装载量对干燥特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4 间歇加热系数对干燥特性的影响 | 第39-41页 |
3.2.5 Weibull 分布函数对干燥过程的模拟 | 第41-42页 |
3.3 小结 | 第42-44页 |
4 射频技术应用于澳洲褐煤干燥的最优操作条件 | 第44-5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4.1.1 材料 | 第44页 |
4.1.2 试验设备 | 第44页 |
4.1.3 试验设计 | 第44-45页 |
4.1.4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3页 |
4.2.1 不同工作参数对脱水率的影响 | 第46-48页 |
4.2.2 不同因素影响的脱水率响应面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4.2.3 不同工作参数对能量消耗的影响 | 第50-51页 |
4.2.4 不同因素影响的能量消耗响应面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4.2.5 射频干燥褐煤的最优工作参数 | 第52-53页 |
4.3 小结 | 第53-54页 |
5 结论、创新点与建议 | 第54-56页 |
5.1 结论 | 第54-55页 |
5.2 创新点 | 第55页 |
5.3 建议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