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语言实体关系抽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和动机 | 第12-18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2 研究动机 | 第17-18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知识介绍 | 第20-26页 |
2.1 语料库介绍 | 第20-23页 |
2.1.1 ACE 2005 文本文件 | 第20-21页 |
2.1.2 实体类型 | 第21页 |
2.1.3 语义关系类型 | 第21-23页 |
2.1.4 语料统计 | 第23页 |
2.2 相关工具和方法 | 第23-26页 |
2.2.1 实验所用工具 | 第23-24页 |
2.2.2 实验所用评价标准 | 第24-26页 |
第3章 基于机器翻译的跨语言关系抽取 | 第26-43页 |
3.1 跨语言关系抽取框架 | 第26-27页 |
3.2 语料库预处理 | 第27-31页 |
3.2.1 文本文件的处理 | 第28-29页 |
3.2.2 标注文件的处理 | 第29-31页 |
3.3 实例映射 | 第31-35页 |
3.3.1 实例翻译 | 第31-32页 |
3.3.2 实体对齐 | 第32-35页 |
3.3.3 实例过滤 | 第35页 |
3.4 特征抽取 | 第35-37页 |
3.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42页 |
3.5.1 实验语料和设置 | 第37-38页 |
3.5.2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38-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基于双语协同训练的关系分类 | 第43-55页 |
4.1 相关工作 | 第43-44页 |
4.1.1 跨语言弱指导关系抽取 | 第43-44页 |
4.1.2 NLP 中的跨语言弱指导学习 | 第44页 |
4.2 常用的弱指导学习方法 | 第44-47页 |
4.2.1 自举学习 | 第45-46页 |
4.2.2 协同训练 | 第46-47页 |
4.3 基于双语协同训练的关系分类 | 第47-49页 |
4.3.1 任务定义 | 第47页 |
4.3.2 双语协同训练框架 | 第47-48页 |
4.3.3 双语协同训练算法 | 第48-49页 |
4.4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49-54页 |
4.4.1 实验语料和设置 | 第49-50页 |
4.4.2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4.4.3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51-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基于双语主动学习的关系分类 | 第55-65页 |
5.1 相关工作 | 第55-56页 |
5.2 单语言主动学习 | 第56-57页 |
5.3 基于双语主动学习的关系分类 | 第57-59页 |
5.3.1 双语主动学习框架 | 第57-58页 |
5.3.2 双语主动学习算法 | 第58-59页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9-64页 |
5.4.1 实验方法 | 第60页 |
5.4.2 主动学习性能评价标准--DF | 第60-61页 |
5.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1-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5-66页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