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0页 |
1.1 甘蓝种类概述及其结球机理 | 第11-14页 |
1.1.1 结球甘蓝的起源 | 第11-12页 |
1.1.2 叶菜类植物的结球现象 | 第12-13页 |
1.1.3 甘蓝叶球的发育机理 | 第13-14页 |
1.2 甘蓝植株对于昆虫取食的生理反应 | 第14-16页 |
1.3 甘蓝植物对昆虫的主要防御策略 | 第16-17页 |
1.4 次生代谢产物对于甘蓝植株的重要性 | 第17-18页 |
1.5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和实验地概况、实验材料、仪器和总体研究方法 | 第20-25页 |
2.1 研究区域和实验地概况 | 第20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2.3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4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21-23页 |
2.4.1 种子育苗阶段 | 第22-23页 |
2.4.2 植株的移栽与培养 | 第23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2.6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三品种结球甘蓝不同部位和生长阶段的昆虫访问及卷心与否对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25-42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3.2 数据收集和处理 | 第2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9页 |
3.3.1 三品种结球甘蓝三个生长阶段昆虫访问量及昆虫种类比较 | 第27-31页 |
3.3.2 三品种结球甘蓝不同部位昆虫访问量及昆虫种类比较 | 第31-34页 |
3.3.3 三品种结球甘蓝卷心与不卷心处理对昆虫访问量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34-39页 |
3.4 讨论 | 第39-40页 |
3.5 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三品种结球甘蓝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植株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 第42-61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42-43页 |
4.2 数据收集和处理 | 第43-44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4-57页 |
4.3.1 三品种结球甘蓝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植株性状的影响 | 第44-47页 |
4.3.2 三品种结球甘蓝间的相互作用对访问的昆虫种类多样性的影响 | 第47-50页 |
4.3.3 三品种结球甘蓝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 第50-57页 |
4.4 讨论 | 第57-59页 |
4.5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5.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