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7-29页 |
1.1 引言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生物燃油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1.2.1 国外生物燃油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1.2.2 国内生物燃油的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1.2.3 农林废弃生物质—生物燃油发展的新热点 | 第20页 |
1.3 生物燃油提质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 第20-23页 |
1.3.1 生物燃油提质必要性 | 第20-21页 |
1.3.2 生物燃油提质方法 | 第21-23页 |
1.4 超声乳化生物燃油/柴油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 第23-24页 |
1.5 超声乳化反应装置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1.6 课题研究背景、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6-29页 |
1.6.1 课题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 第26-27页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2 超声空化动力学分析与试验装置的研究 | 第29-49页 |
2.1 超声空化机理 | 第29-32页 |
2.1.1 超声空化效应 | 第29-31页 |
2.1.2 超声空化动力学模型 | 第31页 |
2.1.3 最大空化泡半径 | 第31-32页 |
2.1.4 空化泡崩溃时间 | 第32页 |
2.2 超声波作用下气泡运动特征分析 | 第32-34页 |
2.2.1 含气泡乳化液的声学模型 | 第32-33页 |
2.2.2 乳化液中的气泡模型 | 第33-34页 |
2.3 超声乳化生物燃油/柴油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34-37页 |
2.3.1 乳化体系因素 | 第34页 |
2.3.2 超声系统因素 | 第34-37页 |
2.4 可变参数超声波乳化仪的研究 | 第37-48页 |
2.4.1 现有反应器存在的问题及设计思想 | 第37-38页 |
2.4.2 可变参数超声波乳化仪总体结构设计 | 第38-46页 |
2.4.3 可变参数超声乳化反应仪的运行特征 | 第46-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3 生物燃油/柴油最佳乳化体系的试验研究 | 第49-62页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9-53页 |
3.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49-50页 |
3.1.2 试验仪器 | 第50页 |
3.1.3 试验方法 | 第50-52页 |
3.1.4 乳化稳定性评定方法 | 第52-53页 |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61页 |
3.2.1 乳化剂种类对乳化稳定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3.2.2 最佳HLB值 | 第54-55页 |
3.2.3 乳化剂含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3.2.4 助乳剂种类及含量的影响 | 第56-58页 |
3.2.5 生物燃油含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3.2.6 乳化温度的影响 | 第59页 |
3.2.7 正交试验设计 | 第59-60页 |
3.2.8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0-6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4 超声乳化生物燃油/柴油控制参数优化及作用机理分析 | 第62-79页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2-64页 |
4.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62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62-63页 |
4.1.3 超声乳化作用效果评定指标 | 第63-64页 |
4.2 超声乳化生物燃油/柴油控制参数单因素试验 | 第64-68页 |
4.2.1 超声频率对乳化油稳定性的影响 | 第64-65页 |
4.2.2 反应容器内超声功率密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4.2.3 超声作用时间对乳化油稳定性的影响 | 第66-67页 |
4.2.4 超声激励波形对乳化油稳定性的影响 | 第67-68页 |
4.3 超声乳化生物燃油/柴油参数优化研究 | 第68-76页 |
4.3.1 响应面法优化分析 | 第68-69页 |
4.3.2 响应面试验设计 | 第69-70页 |
4.3.3 响应面优化设计实验结果分析 | 第70-75页 |
4.3.4 最优超声控制参数的确定和验证 | 第75-76页 |
4.4 超声乳化生物燃油/柴油作用机理研究 | 第76-78页 |
4.4.1 机械作用机理 | 第76-77页 |
4.4.2 空化作用机理 | 第77-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5 生物燃油/柴油超声乳化中试装置的优化设计 | 第79-99页 |
5.1 超声波换能器的优化设计 | 第79-84页 |
5.1.1 复合式压电换能器工作频率和材料的选择 | 第79-80页 |
5.1.2 复合式压电换能器径向振动等效电路 | 第80-82页 |
5.1.3 复合式压电换能器谐振频率方程 | 第82-83页 |
5.1.4 换能器各部件尺寸与频率的Matlab仿真计算 | 第83页 |
5.1.5 换能器样品试验 | 第83-84页 |
5.2 超声乳化反应器结构的优化设计 | 第84-88页 |
5.2.1 混合燃油中的声传播方程 | 第84-85页 |
5.2.2 不同容器内声传播方程 | 第85-86页 |
5.2.3 超声乳化反应器计算模型 | 第86-88页 |
5.2.4 换能器与反应器连接的设计 | 第88页 |
5.3 超声乳化中试装置的整体设计 | 第88-90页 |
5.4 年产4000吨混合燃油超声乳化生产线的设计 | 第90-97页 |
5.4.1 单元反应器的设计 | 第90-91页 |
5.4.2 其他设备的选择 | 第91页 |
5.4.3 连续作业式超声乳化生产线的设计 | 第91-93页 |
5.4.4 控制系统设计 | 第93-9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6 生物燃油/柴油混合燃油理化特性及台架实验分析 | 第99-116页 |
6.1 生物燃油/柴油混合燃油的理化特性分析 | 第99-100页 |
6.2 生物燃油/柴油混合燃油的稳定性分析 | 第100-101页 |
6.3 台架实验分析 | 第101-104页 |
6.3.1 试验台架布置 | 第101-102页 |
6.3.2 试验设备 | 第102页 |
6.3.3 试验台架搭建 | 第102-104页 |
6.3.4 试验步骤 | 第104页 |
6.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04-115页 |
6.4.1 柴油机燃用混合燃油的经济性分析 | 第104-109页 |
6.4.2 柴油机燃油混合燃油的排放特性分析 | 第109-113页 |
6.4.3 混合燃油对柴油机运行情况分析 | 第113-11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结论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6-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