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治理谐波的措施 | 第12-14页 |
1.3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发展现状 | 第14-19页 |
1.3.1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分类 | 第15-17页 |
1.3.2 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控制 | 第17-19页 |
1.4 模糊控制理论 | 第19-20页 |
1.5 本文所做工作 | 第20-21页 |
第2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谐波检测及跟踪控制 | 第21-33页 |
2.1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结构框图 | 第21-22页 |
2.2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2.3 谐波电流检测方法 | 第23-28页 |
2.3.1 常见谐波电流检测法 | 第23-24页 |
2.3.2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基本理论的谐波电流检测法 | 第24-28页 |
2.4 电流跟踪控制方法 | 第28-31页 |
2.4.1 周期采样控制 | 第29页 |
2.4.2 三角载波脉宽调制法 | 第29-30页 |
2.4.3 滞环比较控制法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直流侧电压的模糊PI控制方法研究 | 第33-53页 |
3.1 直流侧电压控制的理论基础 | 第33-37页 |
3.1.1 直流侧与交流侧之间的能量交换 | 第33-35页 |
3.1.2 直流侧电压与系统电源电压的关系 | 第35-36页 |
3.1.3 三线三线制并联型APF直流侧电容电压分析 | 第36-37页 |
3.2 直流侧电容电压控制 | 第37-48页 |
3.2.1 常规PI控制法 | 第38-39页 |
3.2.2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原理 | 第39-40页 |
3.2.3 模糊PI复合控制法 | 第40-48页 |
3.3 软启动控制设计 | 第48-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4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仿真分析 | 第53-67页 |
4.1 主电路参数的选取计算 | 第53-54页 |
4.2 直流侧为PI控制时的系统仿真分析 | 第54-60页 |
4.2.1 谐波电流检测的仿真分析 | 第56-57页 |
4.2.2 补偿电流的仿真分析 | 第57-58页 |
4.2.3 软启动仿真分析 | 第58-60页 |
4.3 直流侧为模糊PI复合控制时的系统仿真分析 | 第60-66页 |
4.3.1 开关切换模糊PI控制 | 第60-63页 |
4.3.2 参数自整定模糊PI控制仿真 | 第63-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系统软硬件实现 | 第67-77页 |
5.1 有源电力滤波器硬件平台简介 | 第67-69页 |
5.1.1 数字信号处理器的选取 | 第67页 |
5.1.2 电压电流采样电路 | 第67-68页 |
5.1.3 同步信号检测电路 | 第68页 |
5.1.4 过流过压保护电路 | 第68-69页 |
5.2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69-74页 |
5.2.1 主程序 | 第69-70页 |
5.2.2 中断服务程序 | 第70-72页 |
5.2.3 谐波电流计算程序 | 第72-73页 |
5.2.4 补偿电流控制程序 | 第73-74页 |
5.3 软启动程序 | 第74-75页 |
5.4 直流侧电压控制程序 | 第75页 |
5.5 系统实验研究 | 第75-7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