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渎职罪危害结果中“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内涵及基本规定 | 第13-17页 |
(一)“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内涵 | 第13-15页 |
1.“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概念 | 第13页 |
2.“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特性 | 第13-15页 |
(二)“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基本规定 | 第15-17页 |
二、“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司法认定现状考察 | 第17-23页 |
(一)以“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定罪的案件占比较低 | 第17-19页 |
(二)以“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定罪的案件多为一般罪名 | 第19页 |
(三)多种认定标准混用进行“重复认定” | 第19-21页 |
(四)以“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定罪的案件多处以轻刑 | 第21-23页 |
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在认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 第23-35页 |
(一)认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9页 |
1.对“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认定范围过大 | 第23-24页 |
2.认定中的司法尺度差异较大 | 第24-26页 |
3.量刑的轻刑化情况严重 | 第26-27页 |
4.在认定中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 | 第27-29页 |
(二) 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5页 |
1.“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自身抽象性的制约 | 第29-30页 |
2.司法实践中缺乏较为统一的认定原则及标准 | 第30-31页 |
3.存在不合理的司法惯性 | 第31-33页 |
4.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滞后 | 第33-35页 |
四、完善“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司法认定的建议 | 第35-49页 |
(一)合理界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范围 | 第35-38页 |
1.明确“恶劣社会影响”的涵义 | 第35-36页 |
2.正确理解“其他重大损失” | 第36-37页 |
3.准确划分两者的范围 | 第37-38页 |
(二)明确具有参照性的认定原则和标准 | 第38-44页 |
1.明确“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认定原则 | 第38-39页 |
2.明确“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认定标准 | 第39-43页 |
3.具体指标的量化构建 | 第43-44页 |
(三)运用科学的司法认定方法 | 第44-46页 |
1.通过案例发布引导认定工作 | 第44-45页 |
2.引入第三方评价辅助认定 | 第45-46页 |
(四)完善司法认定的监督机制 | 第46-49页 |
1.健全司法监督工作平台,提升人大监督效率 | 第46-47页 |
2.加强媒体监督,坚持理性引导 | 第47页 |
3.运用多种监督方式,防范职权干预司法 | 第47-48页 |
4.规范考核机制,提升文书质量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