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 理论部分 | 第14-23页 |
综述一 中医学对痴呆的认识 | 第14-18页 |
1. 病因病机 | 第14-16页 |
1.1 髓海空虚 | 第14页 |
1.2 肾精亏虚 | 第14-15页 |
1.3 心血亏虚 | 第15页 |
1.4 肝气郁结 | 第15页 |
1.5 脾阳不升 | 第15页 |
1.6 痰浊蒙窍 | 第15-16页 |
1.7 瘀血滞络 | 第16页 |
2. “毒损脑络”病机理论 | 第16页 |
3. 老年痴呆的治法及方药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3.1 补肾填精益髓法 | 第16-17页 |
3.2 养血益气法 | 第17页 |
3.3 活血通窍法 | 第17-18页 |
3.4 化痰开窍法 | 第18页 |
综述二 Aβ介导的血脑屏障损伤与阿尔茨海默病现代病理研究 | 第18-23页 |
1. BBB的基本构成与功能 | 第18-20页 |
1.1 内皮细胞在BBB的结构完整性作用 | 第19页 |
1.2 链接蛋白在BBB的结构完整性作用 | 第19页 |
1.3 转运蛋白对血脑屏障功能的调节 | 第19-20页 |
2. AD中Aβ介导的BBB结构及功能改变 | 第20-21页 |
2.1 AD中Aβ介导的BCECs损伤 | 第20-21页 |
2.2 AD中Aβ介导的链接蛋白及转运蛋白的改变 | 第21页 |
3. BBB功能异常与阿尔茨海默病 | 第21页 |
4. 小结 | 第21-23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3-46页 |
前言 | 第23-24页 |
实验一 梓醇对bEnd.3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24-33页 |
1. 实验材料及主要仪器 | 第24-26页 |
1.1 实验细胞及细胞培养 | 第24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1.3 试剂及材料 | 第24-25页 |
1.4 试剂配制方法及储存 | 第25-26页 |
2. 方法与步骤 | 第26-27页 |
2.1 MTT实验 | 第26页 |
2.2 细胞凋亡实验分组 | 第26-27页 |
2.3 流式细胞FITC-V/PI双染凋亡实验 | 第27页 |
2.4 Western blot实验 | 第27页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2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7-33页 |
3.1 bEnd.3细胞形态观察 | 第27-28页 |
3.2 梓醇化学结构式及质谱分析结果(图1-3,1-4) | 第28页 |
3.3 纤维状Aβ_(1-42)透射电镜形态结构鉴定结果 | 第28-29页 |
3.4 纤维状Aβ_(1-42)介导bEnd.3细胞活力损伤达半数抑制率时的作用浓度及时间 | 第29页 |
3.5 梓醇对纤维状Aβ_(1-42)介导bEnd.3细胞活力损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 第29-30页 |
3.6 实验浓度的梓醇对bEnd.3细胞本身活力无毒损作用 | 第30页 |
3.7 实验浓度的梓醇可明显抑制Aβ_(1-42)介导bEnd.3细胞凋亡现象 | 第30-31页 |
3.8 实验浓度的梓醇对Aβ_(1-42)介导bEnd.3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 第31-33页 |
实验二 梓醇对体外Aβ_(1-42)介导BBB共培养模型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第33-40页 |
1. 实验材料及主要仪器 | 第33-35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33页 |
1.2 实验细胞 | 第33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33-34页 |
1.4 试剂及材料 | 第34页 |
1.5 试剂配制方法及储存 | 第34-35页 |
2. 方法与步骤 | 第35-37页 |
2.1 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提取及培养 | 第35页 |
2.2 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鉴定 | 第35页 |
2.3 通透性实验分组 | 第35页 |
2.4 体外bEnd.3细胞与原代星形胶质细胞非接触式共培养模型的建立 | 第35页 |
2.5 体外共培养BBB模型跨内皮细胞阻抗的测定 | 第35页 |
2.6 梓醇对体外Aβ_(1-42)介导BBB共培养模型损伤的影响实验研究 | 第35-37页 |
2.7 Western blot实验探究具体可能保护机制 | 第37页 |
2.8 统计学处理 | 第3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7-40页 |
3.1 血脑屏障体外模型模式图与原代提取星形胶质细胞鉴定 | 第37页 |
3.2 体外共培养血脑屏障模型成功建立的评价标准-跨内皮细胞电阻值 | 第37-38页 |
3.3 梓醇对30μmol·L~(-1) Aβ_(1-42)所致的体外BBB模型损伤的影响 | 第38页 |
3.4 梓醇通过抑制MMP-2和MM-9而保护紧密连接蛋白保护BBB的完整性 | 第38-40页 |
实验三 梓醇对脑内可溶性Aβ_(1-42)跨BBB的转运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第40-46页 |
1. 实验材料及主要仪器 | 第40-41页 |
1.1 实验细胞 | 第40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40页 |
1.3 试剂及材料 | 第40-41页 |
1.4 试剂配制方法及储存 | 第41页 |
2. 方法与步骤 | 第41-43页 |
2.1 转运实验分组 | 第41页 |
2.2 体外单层bEnd.3细胞BBB模型建立 | 第41页 |
2.3 体外BBB模型跨内皮细胞阻抗的测定 | 第41页 |
2.4 梓醇对脑内可溶性Aβ_(1-42)跨BBB的转运率的实验 | 第41-42页 |
2.5 实验条件下Aβ浓度测定 | 第42-43页 |
2.6 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转运载体蛋白的表达水平 | 第4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3-46页 |
3.1 体外单层BBB模型跨内皮细胞阻抗 | 第43页 |
3.2 可溶性Aβ_(1-42)标准曲线 | 第43-44页 |
3.3 梓醇可促进脑内Aβ跨BBB外排同时减少Aβ内流而增加脑内Aβ的清除率 | 第44页 |
3.4 梓醇可显著促进Aβ外排载体蛋白LRP-1及P-gp的表达水平同时抑制内流载体蛋白RAGE的表达水平 | 第44-46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46-49页 |
第四部分 总结与展望 | 第49-50页 |
1. 课题总结 | 第49页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49页 |
3. 不足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附录 中英文缩写对照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