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2.1.1 度假区 | 第14页 |
2.1.2 风景名胜区 | 第14页 |
2.1.3 空间分异 | 第14-15页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7-18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3.1 D与D(m)指数模型 | 第18-20页 |
4 实证研究与分析-以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为例 | 第20-30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20-22页 |
4.1.1 金石滩地理概况 | 第20页 |
4.1.2 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4.1.3 选择金石滩的依据 | 第21-22页 |
4.2 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 第22-23页 |
4.3 分异度结果分析 | 第23-29页 |
4.3.1 分异度计算过程 | 第23-24页 |
4.3.2 住宅用地分异过程 | 第24-25页 |
4.3.3 住宅用地分布特征 | 第25-2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5 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居住空间分异的驱动机制 | 第30-34页 |
5.1 居住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 | 第30-32页 |
5.1.1 政府决策是调控力量 | 第30页 |
5.1.2 社会阶层是重要力量 | 第30页 |
5.1.3 市场机制是主导力量 | 第30-31页 |
5.1.4 居民择居行为是辅助力量 | 第31-32页 |
5.2 各个发展阶段驱动因素的影响 | 第32-33页 |
5.2.1 初步阶段(1992年至2003年) | 第32页 |
5.2.2 稳步发展阶段(2003年至2007年) | 第32-33页 |
5.2.3 迅速提升阶段(2007年至2012年) | 第3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6 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居住空间分异潜在的问题和调控策略 | 第34-38页 |
6.1 居住空间分异潜在的社会问题 | 第34-35页 |
6.1.1 社会阶层固化 | 第34页 |
6.1.2 社会福利失衡 | 第34页 |
6.1.3 社会隐患增多 | 第34-35页 |
6.2 居住空间分异的调控策略 | 第35-37页 |
6.2.1 构建公平的流动机制 | 第35页 |
6.2.2 营造和谐的城市居住空间 | 第35-36页 |
6.2.3 健全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 | 第36页 |
6.2.4 实行合理的聚居模式 | 第36-3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7.结论与讨论 | 第38-41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38页 |
7.2 讨论 | 第38-39页 |
7.2.1 论文的研究目标 | 第38-39页 |
7.2.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39页 |
7.3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第39-41页 |
7.3.1 研究不足 | 第39-40页 |
7.3.2 研究前景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