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西昌钒钛钢铁新基地地基土形成机制及其工程适宜性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昔格达组的基本特征 | 第9页 |
·昔格达组年代归属 | 第9-10页 |
·昔格达地层形成环境分析及研究 | 第10-11页 |
·昔格达组物理力学特征研究 | 第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工程区昔格达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 | 第14-44页 |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构造背景 | 第14-19页 |
·自然地理 | 第14-17页 |
·工程概况 | 第17-18页 |
·区域构造与昔格达组分布 | 第18-19页 |
·工程区昔格达组形成机制 | 第19-42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19-22页 |
·岩性组合的空间分布 | 第22-37页 |
·沉积构造特征 | 第37-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昔格达物理—化学行为及相关统计 | 第44-90页 |
·主要地层单元的物理—力学行为 | 第44-61页 |
·粉质粘土 | 第44-48页 |
·粘土 | 第48-52页 |
·粉土 | 第52-54页 |
·粉砂 | 第54-56页 |
·昔格达土体性质对比分析 | 第56-61页 |
·昔格达物理—力学参数的R型因子分析 | 第61-84页 |
·因子分析理论基础 | 第61-62页 |
·R型因子分析 | 第62-68页 |
·昔格达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R型因子分析 | 第68-84页 |
·物理力学参数相关性分析 | 第84-88页 |
·参数的变异性分析 | 第84-86页 |
·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86-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四章 昔格达地基动力学特性研究 | 第90-103页 |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 | 第90-92页 |
·动弹性模量Ed | 第90页 |
·阻尼比D | 第90-91页 |
·动剪切模量G_d | 第91页 |
·动强度 | 第91-92页 |
·室内振动三轴试验 | 第92-102页 |
·试样制备与实验设备 | 第92页 |
·试验内容 | 第92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92-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五章 昔格达动力稳定性数值模拟 | 第103-131页 |
·动力稳定性基础研究 | 第103-110页 |
·动参数的计算选取 | 第103-105页 |
·地基模拟模型 | 第105-108页 |
·输入地震地特性 | 第108-110页 |
·研究分析方法 | 第110页 |
·FA5场地地震响应 | 第110-129页 |
·模型表面的加速度瞬时分布 | 第110-112页 |
·模型表面关键结点的加速度响应 | 第112-124页 |
·不同平台的放大效应 | 第124-127页 |
·放大效应的标高突变约束 | 第127-128页 |
·放大效应的填挖方约束 | 第128-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31-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