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62页 |
1.1 引言 | 第14-16页 |
1.2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 第16-17页 |
1.2.1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产生 | 第16-17页 |
1.2.2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发展 | 第17页 |
1.3 有机-无机催化材料 | 第17-43页 |
1.3.1 无机载体 | 第18-23页 |
1.3.1.1 介孔材料的产生与发展 | 第18-20页 |
1.3.1.2 介孔材料的合成机理 | 第20-23页 |
1.3.2 有机-无机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特征 | 第23-27页 |
1.3.2.1 共缩聚法 | 第23-24页 |
1.3.2.2 后嫁接法 | 第24-25页 |
1.3.2.3 有序介孔有机硅法 | 第25-27页 |
1.3.2.4 无模板剂法 | 第27页 |
1.3.3 酸碱有机-无机催化材料 | 第27-43页 |
1.3.3.1 酸性有机-无机催化材料 | 第28-34页 |
1.3.3.2 碱性有机-无机催化材料 | 第34-37页 |
1.3.3.3 酸碱双功能有机-无机催化材料 | 第37-43页 |
1.4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6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62-66页 |
2.1 主要试剂和原料 | 第62-63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63页 |
2.2.1 有机试剂的纯化 | 第63页 |
2.2.2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63页 |
2.3 表征方法及测试手段 | 第63-65页 |
2.4 催化反应评价分析 | 第65-66页 |
第三章 酸碱活性中心几何位置对羟醛缩合反应中的协同催化作用的影响 | 第66-88页 |
3.1 引言 | 第66-6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9-72页 |
3.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69-71页 |
3.2.1.1 有机硅烷的合成 | 第69-70页 |
3.2.1.2 载体的制备 | 第70页 |
3.2.1.3 酸碱双功能有机-无机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70-71页 |
3.2.1.4 碱性单功能有机-无机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71页 |
3.2.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71页 |
3.2.3 催化反应 | 第71-7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2-80页 |
3.3.1 有机硅烷的表征 | 第72-73页 |
3.3.2 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质表征 | 第73-75页 |
3.3.2.1 氮气吸附实验 | 第73-74页 |
3.3.2.2 透射电镜 | 第74页 |
3.3.2.3 酸碱滴定 | 第74-75页 |
3.3.3 催化性能评价 | 第75-8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第四章 酸碱协同催化对羟醛产物水解抑制作用的研究 | 第88-106页 |
4.1 引言 | 第88-9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1-93页 |
4.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91-92页 |
4.2.1.1 载体的合成 | 第91-92页 |
4.2.1.2 酸碱双功能有机-无机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92页 |
4.2.1.3 碱性单功能有机-无机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92页 |
4.2.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92页 |
4.2.3 催化反应 | 第92-9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3-100页 |
4.3.1 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质表征 | 第93-98页 |
4.3.1.1 X 射线粉末衍射测试 | 第93-94页 |
4.3.1.2 氮气吸附实验 | 第94-95页 |
4.3.1.3 透射电镜 | 第95页 |
4.3.1.4 X 荧光光谱及元素分析 | 第95-96页 |
4.3.1.5 吡啶吸附红外测试 | 第96-97页 |
4.3.1.6 CO_2-TPD 测试 | 第97-98页 |
4.3.2 催化性能评价 | 第98-10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6页 |
第五章 酸碱搭配对羟醛缩合反应中的协同催化作用的影响 | 第106-126页 |
5.1 引言 | 第106-10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09-111页 |
5.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09-111页 |
5.2.1.1 有机硅烷的合成 | 第109-110页 |
5.2.1.2 载体的制备 | 第110页 |
5.2.1.3 酸碱双功能有机-无机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110-111页 |
5.2.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111页 |
5.2.3 催化反应 | 第11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11-122页 |
5.3.1 有机硅烷的表征 | 第111-113页 |
5.3.2 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质表征 | 第113-119页 |
5.3.2.1 X 射线粉末衍射测试 | 第113-114页 |
5.3.2.2 氮气吸附实验 | 第114-115页 |
5.3.2.3 透射电镜 | 第115-116页 |
5.3.2.4 吡啶吸附红外测试 | 第116-117页 |
5.3.2.5 NH_3-TPD 测试 | 第117页 |
5.3.2.6 CO_2-TPD 测试 | 第117-118页 |
5.3.2.7 X 荧光光谱及元素分析 | 第118-119页 |
5.3.3 催化性能评价 | 第119-12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28页 |
结论 | 第126-127页 |
展望 | 第127-128页 |
作者简历 | 第128页 |
发表文章 | 第128-130页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