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嗜热链球菌分离鉴定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略语表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1页
    1 研究概述第12-19页
        1.1 乳酸菌的应用与研究概述第12-14页
        1.2 嗜热链球菌的概述及其研究概况第14-15页
        1.3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乳酸菌鉴定分析中的应用第15-19页
            1.3.1 16SrDNA、16SrRNA基因间隔区(ISR)序列同源性分析第15-16页
            1.3.2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第16-17页
            1.3.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第17页
            1.3.4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第17-18页
            1.3.5 基因组简单重复序列PCR标记第18-19页
    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19-21页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2.2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嗜热链球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第21-29页
    1 引言第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24页
        2.1 原料第21页
        2.2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第21-22页
            2.2.1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21-22页
            2.2.2 主要试剂第22页
        2.3 培养基第22-23页
        2.4 实验方法第23-24页
            2.4.1 嗜热链球菌的分离纯化第23页
            2.4.2 嗜热链球菌的糖发酵试验第23页
            2.4.3 嗜热链球菌的分子鉴定第23-2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4-28页
        3.1 嗜热链球菌的分离纯化第24页
        3.2 嗜热链球菌的糖发酵试验第24-27页
        3.3 嗜热链球菌的分子鉴定第27-28页
    4 讨论第28-29页
第三章 RAPD技术及SSRs序列在嗜热链球菌亲缘关系上的应用第29-46页
    1 引言第2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9-34页
        2.1 供试菌株第29-30页
        2.2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第30页
            2.2.1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30页
            2.2.2 主要试剂第30页
        2.3 培养基第30-31页
        2.4 实验方法第31-34页
            2.4.1 嗜热链球菌的扩大培养第31页
            2.4.2 嗜热链球菌DNA的提取第31-32页
            2.4.3 RAPD引物及扩增体系第32页
            2.4.4 RAPD扩增程序及扩增检测第32-33页
            2.4.5 RAPD数据处理及聚类分析第33页
            2.4.6 M13等微卫星序列的扩增引物及扩增体系第33页
            2.4.7 M13等微卫星序列扩增程序及扩增检测第33页
            2.4.8 M13等微卫星序列数据处理及聚类分析第33-3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4-44页
        3.1 RAPD图谱第34-37页
            3.1.1 引物RL4的扩增图谱第34-35页
            3.1.3 随机引物RL18的扩增图谱第35-36页
            3.1.5 引物RL19的扩增图谱第36-37页
        3.3 RAPD树图第37-39页
        3.4 微卫星序列引物图谱第39-43页
            3.4.1 引物M13的扩增图谱图谱第39-40页
            3.4.2 引物(GTG)_5的扩增图谱第40-41页
            3.4.3 引物(GAC)_5的扩增图谱第41-42页
            3.4.4 引物(GACA)_4图谱第42-43页
        3.5 微卫星序列引物树图第43-44页
    4 讨论第44-46页
第四章 嗜热链球菌生物学性能的比较研究第46-54页
    1 引言第4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6-50页
        2.1 供试菌株第46页
        2.2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第46-47页
            2.2.1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46-47页
            2.2.2 主要试剂第47页
        2.3 培养基第47页
        2.4 实验方法第47-50页
            2.4.1 葡萄糖产酸产气实验第47-48页
            2.4.2 接触酶检验第48页
            2.4.3 石蕊牛奶实验第48页
            2.4.4 脲酶活性检验第48页
            2.4.5 蛋白水解能力检测第48页
            2.4.6 质粒检测第48-5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0-53页
        3.1 生物性能实验结果第50-52页
        3.2 质粒图谱第52-53页
    4 讨论第53-54页
第五章 嗜热链球菌发酵性能的比较第54-62页
    1 引言第54页
    2 材判与方法第54-57页
        2.1 供试菌株第54-55页
        2.2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第55页
            2.2.1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55页
            2.2.2 主要试剂第55页
        2.3 培养基第55-56页
        2.4 实验方法第56-57页
            2.4.1 凝乳时间的测定第56页
            2.4.2 乳清析出量的测定第56页
            2.4.3 发酵粘度的测定第56页
            2.4.4 发酵酸度的测定第56-57页
            2.4.5 活菌数的测定第57页
            2.4.6 胞外多糖含量的测定第5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7-61页
        3.1 菌株的发酵性能第57-59页
        3.2 嗜热链球菌胞外多糖含量第59-61页
    4 小结第61-62页
总结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浙江开化桐村斑岩钼(铜)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成因讨论
下一篇:中国新园蛛属、艾蛛属和类岬蛛属的分类(蜘蛛目:园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