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论文--挡水坝论文--混凝土坝论文--拱坝论文

考虑基础变模不确定性的拱坝体形稳健优化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拱坝体形优化设计研究现状第8-9页
    1.2 稳健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第9-15页
        1.2.1 基于试验设计的研究方法第10-12页
        1.2.2. 基于工程模型的方法第12-15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第15-16页
第二章 椭圆线型拱坝体形稳健优化设计模型第16-26页
    2.1 椭圆线型拱坝体形构造第16-19页
        2.1.1 拱冠梁断面形状的确定第16-17页
        2.1.2 椭圆线型拱圈的几何描述第17-19页
    2.2 椭圆线型拱坝体形确定性优化模型第19-23页
        2.2.1 设计变量第19-20页
        2.2.2 目标函数第20页
        2.2.3 约束条件第20-22页
        2.2.4 数学模型第22-23页
    2.3 稳健优化设计模型第23-25页
        2.3.1 目标函数的稳健性第23页
        2.3.2 约束的稳健可行性第23-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基于响应面的基础变模不确定条件下拱坝最大有限元等效应力分析第26-45页
    3.1. 响应面及其构造方法第26-29页
        3.1.1 多项式回归法第26-27页
        3.1.2 人工神经网络法第27-28页
        3.1.3 Kriging函数法第28-29页
        3.1.4 径向基函数法第29页
    3.2 构造响应面的试验设计方法第29-32页
        3.2.1 正交试验设计第29-30页
        3.2.2 均匀试验设计第30-31页
        3.2.3 中心复合试验设计第31-32页
        3.2.4 拉丁超立方实验设计方法第32页
    3.3 拱坝最大有限元等效应力响应面设计第32-38页
        3.3.1 基本资料第32-33页
        3.3.2 设计因子及试验方案第33-35页
        3.3.3. 基于二次多项式的响应面设计第35-37页
        3.3.4.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第37-38页
    3.4 考虑基础变模不确定性时拱坝最大有限元等效拉应力计算第38-41页
        3.4.1 最大有限元等效拉应力响应面设计第38-39页
        3.4.2 最大有限元等效拉应力响应面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第39-40页
        3.4.3 考虑基础变模不确定性时最大等效拉应力计算第40-41页
    3.5 考虑基础变模不确定性时拱坝最大有限元等效压应力计算第41-44页
        3.5.1 最大有限元等效压应力响应面设计第41-42页
        3.5.2 最大有限元等效压应力响应面回归方程显著性的检验第42-43页
        3.5.3 最大有限元等效压应力的计算第43-44页
    3.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白鹤滩拱坝体形稳健优化设计研究第45-70页
    4.1 工程概况及基本计算资料第45-47页
        4.1.1 工程概况第45页
        4.1.2 坝址地形地质第45-47页
        4.1.3 主要荷载第47页
    4.2 初始设计方案拱坝体形及其结构分析第47-57页
        4.2.1 初始方案拱坝体形第47-48页
        4.2.2 设计基础变模下拱坝应力与位移第48-57页
        4.2.3 初始设计方案拱坝的稳健性可行性分析第57页
    4.3 设计基础变模条件下拱坝体形优化设计第57-63页
        4.3.1 优化模型第57-58页
        4.3.2 优化结果及方案对比第58-62页
        4.3.3 优化体形的稳健性可行性分析第62-63页
    4.4 考虑基础变模不确定条件性拱坝稳健可行性优化第63-68页
        4.4.1 优化模型第63-64页
        4.4.2 优化结果及方案对比第64-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5.1 全文总结第70-71页
    5.2 研究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附录第78-84页
致谢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公园环境外部性及其内化机制研究
下一篇:北京昌平区白羊沟公路边坡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