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1 农药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 第9-11页 |
1.1 农药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0页 |
1.2 农药对植物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第10-11页 |
1.3 农药对植物一些重要酶活性的影响 | 第11页 |
2 异丙隆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2.1 异丙隆的化学结构及性质 | 第11-12页 |
2.2 异丙隆在我国的使用现状 | 第12-13页 |
2.3 异丙隆对小麦的影响 | 第13页 |
3 水杨酸对小麦受逆境胁迫的影响 | 第13-16页 |
3.1 温度的胁迫 | 第14页 |
3.2 水分的胁迫 | 第14-15页 |
3.3 光的胁迫 | 第15页 |
3.4 盐的胁迫 | 第15页 |
3.5 重金属的胁迫 | 第15页 |
3.6 抗病性 | 第15-16页 |
3.7 其它方面因素 | 第16页 |
4 总结 | 第16页 |
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6-18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5.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5.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3页 |
第二章 不同浓度除草剂异丙隆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 第23-31页 |
摘要 | 第23页 |
1 引言 | 第2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2 仪器与试剂 | 第24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5-28页 |
3.1 异丙隆对小麦生物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 异丙隆对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 异丙隆对小麦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4 结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不同浓度水杨酸对异丙隆胁迫下小麦生长的影响 | 第31-39页 |
摘要 | 第31页 |
1 引言 | 第31-32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3-37页 |
3.1 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异丙隆胁迫下小麦生物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 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异丙隆胁迫下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 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异丙隆胁迫下小麦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的影响 | 第35-37页 |
4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外源水杨酸对异丙隆胁迫下小麦毒性的影响 | 第39-61页 |
摘要 | 第39页 |
1 引言 | 第39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9-4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40-4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8页 |
3.1 外源水杨酸对异丙隆胁迫下小麦生物量的影响 | 第44-46页 |
3.2 外源水杨酸对异丙隆胁迫下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6页 |
3.3 外源水杨酸对异丙隆胁迫下小麦组织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 外源水杨酸对异丙隆胁迫下小麦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3.5 外源水杨酸对异丙隆胁迫下小麦中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累积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3.6 外源水杨酸对异丙隆胁迫下小麦组织中酶活性的影响 | 第49-55页 |
3.7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同工酶谱分析 | 第55-57页 |
3.8 基因表达分析 | 第57-58页 |
4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外源水杨酸对异丙隆在小麦和土壤中积累影响 | 第61-69页 |
摘要 | 第61页 |
1 引言 | 第6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61-6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61-62页 |
2.2 仪器与试剂 | 第6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62-6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3-65页 |
3.1 小麦中异丙隆的添加回收率 | 第63页 |
3.2 外源水杨酸对异丙隆在小麦和土壤中积累量的影响 | 第63-65页 |
4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全文结论 | 第69-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