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肌疾病论文

组蛋白乙酰化酶p300协同MRTFs激活心肌肥厚标志基因表达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第11-33页
    1 实验材料第11-18页
        1.1 实验动物、质粒和细胞第11页
        1.2 实验仪器设备第11-12页
        1.3 试剂与相关溶液配制第12-18页
            1.3.1 化学试剂第12-13页
            1.3.2 石蜡切片及 HE 染色试剂第13页
            1.3.3 免疫组化试剂及相关溶液配制第13-14页
            1.3.4 质粒提取试剂及相关溶液配制第14页
            1.3.5 细胞培养及转染相关试剂及溶液配制第14-15页
            1.3.6 组织 RNA 提取、RT-PCR 试剂第15-16页
            1.3.7 Western blot 法相关试剂及相关溶液配制第16-18页
    2 实验方法第18-33页
        2.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第18-19页
            2.1.1 E.coli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18-19页
            2.1.2 转化第19页
        2.2 质粒的提取第19-20页
        2.3 SD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提取第20页
            2.3.1 胰酶顺序消化法:第20页
            2.3.2 差速贴壁法和 Brdu 法纯化心肌细胞第20页
        2.4第20-23页
            2.4.1 细胞转染原理第20-21页
            2.4.2 转染实验步骤:第21-22页
            2.4.3 荧光素酶(Luciferase)检测第22-23页
        2.5 RT-PCR 检测心肌肥厚的分化 marker 的表达情况第23-25页
            2.5.1 RT-PCR 技术原理第23页
            2.5.2 细胞的加药及转染处理第23-24页
            2.5.3 总 RNA 的提取第24页
            2.5.4 逆转录过程第24页
            2.5.6 PCR 体系:第24-25页
            2.5.7 PCR 条件:第25页
        2.6 Western Blot第25-27页
            2.6.1 Western Blot 原理第25页
            2.6.2 配胶第25-26页
            2.6.3 样品处理第26页
            2.6.4 电泳第26-27页
            2.6.5 转膜第27页
            2.6.6 封闭及杂交第27页
            2.6.7 发光鉴定第27页
        2.7 大鼠心肌肥厚模型的建立及相关内源基因表达的分析第27-33页
            2.7.1 腹主动脉狭窄实验动物模型制作第28页
            2.7.2 心脏实际重量的测定及 HE、masson 染色第28-31页
            2.7.3 大鼠心肌组织相关基因的半定量 RT-PCR第31-32页
            2.7.4 大鼠心肌组织相关基因的 western blotting 检测第32-33页
第二章 结果第33-47页
    1 在 COS-7 细胞中,组蛋白乙酰化酶 p300 对 myocardin/MRTF-A 转录活性的调节第33-41页
        1.2 在原代心肌细胞中,p300 对 myocardin/MRTF-A 转录活性的调节第35-41页
            1.2.1 SD 大鼠心肌细胞分离纯化及鉴定第35-36页
            1.2.2 在体外实验中,p300 和 myocardin 协同驱动心肌肥厚标志基因启动子第36-38页
            1.2.3 去乙酰化酶 HDAC5 对 p300-myocardin/MRTF-A 的抑制作用第38页
            1.2.4 p300 协同 myocardin/MRTF-A 激活心肌细胞内源性肥厚标志基因的表达第38-41页
    2 大鼠心肌肥厚模型的建立及内源基因表达变化相关性的分析第41-47页
        2.1 肥厚模型形态学指标的测定第41-42页
        2.2 内源性特异调控因子与肥厚分化、增殖标志蛋白表达变化的免疫组化分析第42-45页
        2.3 利用 RT-PCR 技术分析模型鼠内源性 myocardin/MRTF-A 及心肌肥厚标志基因转录水平变化第45-47页
第三章 讨论第47-49页
第四章 结论第49-50页
展望第50-51页
综述第51-66页
参考文献第66-74页
在读期间的科研活动与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恶性淋巴瘤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下一篇: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CRT和caspase-12的表达对血管重构的影响及拉西地平干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