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1页 |
1.1.1 课题的来源 | 第8页 |
1.1.2 研究的背景 | 第8-10页 |
1.1.3 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1.1.4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9页 |
1.3.1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第2章 概念阐述及相关理论研究 | 第20-32页 |
2.1 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概念阐述 | 第20-25页 |
2.1.1 冰雪主题公园的基本概念 | 第20页 |
2.1.2 冰雪主题公园的分类 | 第20-24页 |
2.1.3 冰雪主题公园的特征 | 第24-25页 |
2.2 体验性冰雪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 | 第25-31页 |
2.2.1 知觉体验理论与冰雪主题公园景观主客体分析 | 第25-27页 |
2.2.2 艺术经验理论与冰雪主题公园景观客体替代物解析 | 第27-30页 |
2.2.3 叙事性空间理论与冰雪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 第30-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体验性冰雪主题公园景观体验主客体分析 | 第32-60页 |
3.1 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的体验类型 | 第32-38页 |
3.1.1 按体验主体分类 | 第32-35页 |
3.1.2 按体验客体分类 | 第35-38页 |
3.2 冰雪主题公园景观体验主体分析 | 第38-47页 |
3.2.1 体验者的行为过程 | 第38-44页 |
3.2.2 体验者的认知现状 | 第44-46页 |
3.2.3 体验者的接受特点 | 第46-47页 |
3.3 冰雪主题公园景观体验客体分析 | 第47-59页 |
3.3.1 空间形式要素 | 第47-51页 |
3.3.2 地域文化要素 | 第51-54页 |
3.3.3 材料技术要素 | 第54-56页 |
3.3.4 柔性附件要素 | 第56-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体验性冰雪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方法 | 第60-88页 |
4.1 体验性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的原型体验带入法 | 第60-69页 |
4.1.1 冰雪文化主题原型体验 | 第60-62页 |
4.1.2 场景空间序列原型体验 | 第62-67页 |
4.1.3 表意符号元素原型体验 | 第67-69页 |
4.2 体验性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的静态场景表达法 | 第69-78页 |
4.2.1 静态场景的视觉体验营造 | 第70-76页 |
4.2.2 静态场景的听觉体验营造 | 第76-77页 |
4.2.3 静态场景的触觉体验营造 | 第77-78页 |
4.3 体验性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的动态情节表达法 | 第78-86页 |
4.3.1 场景主题的场所化解读 | 第79-80页 |
4.3.2 叙事空间的序列化编排 | 第80-84页 |
4.3.3 叙事语汇的表意化修辞 | 第84-8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结论 | 第88-90页 |
附录 | 第90-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04-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