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 第9页 |
1.1.2 健康产业迎来发展春天 | 第9-10页 |
1.1.3 健康产业园区悄然兴起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健康产业园区发展概述 | 第15-34页 |
2.1 相关概念解释 | 第15-21页 |
2.1.1 健康 | 第15-16页 |
2.1.2 健康产业 | 第16-19页 |
2.1.3 产业园区 | 第19-20页 |
2.1.4 健康产业园区 | 第20-21页 |
2.2 健康产业相关研究 | 第21-27页 |
2.2.1 产业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 | 第21-22页 |
2.2.2 国外健康产业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2.2.3 国内健康产业相关研究 | 第23-27页 |
2.3 健康产业园区案例研究 | 第27-34页 |
2.3.1 国外健康产业园区案例借鉴 | 第27-29页 |
2.3.2 国内健康产业园区案例借鉴 | 第29-33页 |
2.3.3 健康产业园区相关研究总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健康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研究 | 第34-49页 |
3.1 选址与规模 | 第34-38页 |
3.1.1 健康产业园区的选址要求 | 第34-37页 |
3.1.2 健康产业园区的规模控制 | 第37-38页 |
3.2 产业体系 | 第38-42页 |
3.2.1 健康产业定位 | 第38-39页 |
3.2.2 主导产业选择 | 第39-40页 |
3.2.3 配套产业选择 | 第40-42页 |
3.3 规划理念 | 第42-44页 |
3.3.1 产城互动理念 | 第42-43页 |
3.3.2 开放共享理念 | 第43-44页 |
3.3.3 智慧运营理念 | 第44页 |
3.4 功能布局 | 第44-46页 |
3.4.1 产业链引导下的功能划分 | 第45页 |
3.4.2 市场化影响下的共享布局 | 第45-46页 |
3.5 景观与开放空间系统 | 第46-49页 |
3.5.1 以生态价值为导向的景观系统规划 | 第46-47页 |
3.5.2 以生态连续为目标的开放空间系统规划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案例:厚博学院及其周边地区概念规划 | 第49-73页 |
4.1 项目背景 | 第49-52页 |
4.1.1 区位与选址 | 第50-51页 |
4.1.2 园区建设规模 | 第51-52页 |
4.2 项目目标与定位 | 第52-55页 |
4.2.1 规划目标 | 第52-54页 |
4.2.2 规划定位 | 第54-55页 |
4.3 健康产业体系构建 | 第55-58页 |
4.3.1 克市医疗卫生现状 | 第55-56页 |
4.3.2 产业发展定位 | 第56-57页 |
4.3.3 产业项目选择 | 第57-58页 |
4.4 规划策略 | 第58-61页 |
4.4.1 三区联动:教育、产业、生活三大功能联动发展 | 第58-59页 |
4.4.2 三源共享:医学、服务、健康三大资源开放共享 | 第59-60页 |
4.4.3 三方共赢:公众、政府、开发商三大主体互利共赢 | 第60-61页 |
4.5 空间布局 | 第61-69页 |
4.5.1 空间布局理念:蓝绿交融、多元共享 | 第61页 |
4.5.2 空间布局结构:一轴三区,两带六团 | 第61-63页 |
4.5.3 空间功能分区:多元复合,领航开发 | 第63-67页 |
4.5.4 分期开发建议:主导先行,层级拓展 | 第67-69页 |
4.6 景观与开放空间系统规划 | 第69-73页 |
4.6.1 营造以“生态价值”为导向的景观环境 | 第69-70页 |
4.6.2 构建以“生态连续”为目标的开放空间 | 第70-7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73-74页 |
5.2 后续研究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